&esp;&esp;彩英服侍秦宛如穿好交领复襦,里头填充得有鹅绒保暖,能在冬天御寒。
&esp;&esp;方氏先替她梳妆,未出阁的闺女通常都是双丫髻。
&esp;&esp;她本就生得俏皮可爱,无需浓妆艳抹修饰,发髻上只有简单的两朵珠花,两根红色发带。
&esp;&esp;妆容也画得清淡,野生眉根本就不需要描画,只稍稍上了薄粉和胭脂提亮肤色。
&esp;&esp;一点朱红点到唇上晕染,仿佛把整个五官都激活了似的,显得天真烂漫,活泼娇憨。
&esp;&esp;方氏很满意这样的效果,自家的每一个闺女的优势她都了如指掌。
&esp;&esp;做好发髻化完妆容,她又替秦宛如整理衣着,取来之前新做的襦裙给她穿上。
&esp;&esp;衣裳和下裙都是藕荷色,成套的。
&esp;&esp;腰间用绸带系结,绣鞋也是浅色的,与牙色披帛搭配,整个人显得清新秀丽。
&esp;&esp;方氏满意道:“这些日抽条长个儿了,比以往窈窕许多,这才像个样了。”
&esp;&esp;秦宛如:“我还要多吃,再长个儿。”
&esp;&esp;方氏敲了她一记,“少吃些,以后横着长有得你哭。”又道,“勿要乱坐,仔细把一身衣裳弄皱了。”
&esp;&esp;叮嘱完她,又去看秦大娘那边的情形。
&esp;&esp;两名婆子手脚麻利,开完面后,用温水清理干净脸,涂上面脂滋润皮肤,接着便是梳高椎髻。
&esp;&esp;其发髻挽成单椎耸立于顶,二人配合得默契,因动作细致,也折腾了好一会儿功夫,才算把发髻梳理好。
&esp;&esp;这个时候天色已经彻底亮开了,方二娘等人也到了秦家。
&esp;&esp;众人个个都穿得体面讲究,秦志坤一身黛螺交领衣袍,外罩大氅,看起来精神抖擞,还真有一股子官威。
&esp;&esp;家里的仆人忙忙碌碌,个个都跑上跑下的,前院儿一片纷繁,后宅里则安安静静。
&esp;&esp;秦宛如趴在门口看两个婆子跟秦大娘梳妆,没过多久段珍娘也来凑热闹。
&esp;&esp;两颗脑袋挤在门口,段珍娘说道:“京城里就是不一样,当初我嫁人时哪有盘这般好看的发髻。”
&esp;&esp;秦宛如好奇问:“大姐盘的是什么发髻?”
&esp;&esp;婆子答道:“是高椎髻。”
&esp;&esp;新嫁娘化的妆容也是极其浓郁的,要显得喜庆才好。
&esp;&esp;花钿,面魇,一个都不能少。
&esp;&esp;秦大娘原本白皙淡雅的脸蛋经过两个婆子的打理,一下子从天寒地冻的素墨山水变幻成了春日里的色彩纷呈。
&esp;&esp;她吃惊地望着铜镜中的那张脸,几乎认不出自己来了。
&esp;&esp;秦宛如笑道:“大姐真好看。”
&esp;&esp;秦大娘半信半疑,“真的好看吗?”
&esp;&esp;段珍娘也道:“好看,这才是新嫁娘的模样。”
&esp;&esp;也在这时,方氏进来问两个婆子还需要多久,因为他们接到消息,说贺家的迎亲队伍已经走到半道儿上来了。
&esp;&esp;婆子不慌不忙道:“主母无需着急,误不了时辰。”又道,“新郎官儿要进秦家的门,还得对飞花令呢,得好好拦一拦他们,杀杀威风,以后闺女嫁过去了才镇得住夫家。”
&esp;&esp;这话把人们逗笑了。
&esp;&esp;段珍娘兴致勃勃道:“大娘,咱们要拦新郎官儿多久呀?”
&esp;&esp;秦大娘不好意思道:“随便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