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政和张赫早已在城门口等候多时,当看到沐英的身影时,两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神情。
韩政大步向前,拱手行礼道:“总参谋长,一路辛苦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尊敬和期待。
沐英微笑着回礼:“韩司令,别来无恙啊!”
张赫也走上前来,脸上洋溢着热情:“总参谋长,能与您在此会师,真是我等之幸!”
沐英拍了拍张赫的肩膀:“张司令,此次任务艰巨,还需我们齐心协力。”
走进营帐,众人纷纷落座。韩政眉头微蹙,说道:“总参谋长,这安南的局势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复杂。”
沐英目光坚定,神色严肃:“不管怎样,我们肩负着圣上的使命,定要不负所托。”
张赫紧握拳头,语气坚决:“有总参谋长的到来,我们更是信心倍增。”
韩政微微点头,内心想着:“有沐英总参谋长在此坐镇,定能制定出更为精妙的战略,一举平定这安南之乱。”
沐英则在心中默默筹划着接下来的作战计划,表情时而凝重,时而舒缓。
营帐内的气氛紧张而又充满希望,众人都深知,一场艰苦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
在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安南国王黎玄盛在王宫设宴,款待沐英、韩政和张赫等将领。
王宫宴会厅内,灯火辉煌,珍馐美馔摆满了一桌又一桌。黎玄盛笑容满面地站在主位旁,亲自迎接诸位将领的到来。
沐英等人走进宴会厅,黎玄盛连忙迎上去,拱手说道:“诸位将军大驾光临,实乃小王的荣幸。”
沐英微微欠身:“国王陛下客气了,多谢陛下的盛情款待。”
众人依次入座,黎玄盛举起酒杯,说道:“此次多亏了大明的将军们前来相助,小王先敬各位一杯。”
韩政微笑着回应:“国王陛下,此乃我等职责所在。”说罢,一饮而尽。
张赫也举杯说道:“愿我们早日平定战乱,还安南一个太平。”
酒过三巡,黎玄盛的脸上泛起微微的红晕,他看着沐英,眼中透着一丝讨好和期待:“总参谋长,不知对于平乱之事,将军们可有良策?”
沐英放下酒杯,神色严肃:“国王陛下放心,我等自当竭尽全力。只是这作战之事,还需详细筹谋。”
黎玄盛连连点头:“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只要能平息叛乱,安南上下定当全力配合。”
韩政在一旁默默观察着黎玄盛的表情,心中暗自思量:这国王看似诚恳,不知其内心是否真的如此。
张赫则与身边的安南大臣们寒暄着,脸上带着客气的笑容,心里却在想着接下来的军事部署。
安南国王黎玄盛为求庇护向大明和亲并派出使者前往大明,
大明朝堂之上,皇帝朱标高坐龙椅,众大臣分列两侧。
朱标看向使者,说道:“那安南国王欲将长公主送来和亲,究竟是何想法?速速道来。”
使者跪地,恭敬地说道:“回陛下,安南国王深知此次内乱,给国家带来巨大危机。为表对大明的忠心,愿以长公主和亲,祈求大明长久庇护,永结友好,共保两国太平。”
朱标微微皱眉,问道:“只是为求庇护?可还有其他思量?”
使者忙道:“国王亦望借此联姻,增进两国情谊,使贸易往来更为密切,文化交流更为频繁,造福两国百姓。”
朱标沉思片刻,又问:“那安南国内对此事可有异议?”
使者回道:“国王在国内力排众议,言此举乃是为安南之长远计,百姓亦望得大明庇佑,共享太平。”
朱标轻轻点头,说道:“且先退下,容朕与众大臣商议。”
以下是为您创作的下一章内容:
朝堂上,皇帝朱标陷入沉思,一时难以决断。
这时,李善长率先出列,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这和亲之事可行。安南主动示好,愿以长公主和亲,若应允,一则可彰显我大明之宽厚仁德,在周边诸国中树立威望;二则能巩固边疆稳定,减少战事纷争,于国于民皆是好事。且通过和亲,加强与安南的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可为我朝带来丰厚的利益。”
刘伯温也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李善长大人所言极是。此外,和亲还能促进文化交流,传播我大明的礼仪制度和先进技术,使安南对我朝更加尊崇和依赖。且一旦和亲成功,安南必对我朝忠心耿耿,成为我朝在南方的有力屏障。”
朱标听着两位重臣的分析,心中渐渐有了主意,说道:“二位爱卿所言有理,那这和亲之事便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