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久后又被张士诚胁迫,率领水师协助攻打镇江。
徐达大军来后,
在龙潭一战中大败陈保二,随后率军包围了常州。
张士诚闻讯,急忙派遣将领前来支援。
常州之役时间长达半年,最终还是以朱元璋一方获胜,攻克下常州。”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春,
一心想要光复大宋朝的义军统领刘福通,被元兵击败,携同韩林儿退守至安丰。
然而就在此时,
张士诚却接受了元政府的招安,并派遣部将吕珍围攻安丰。
朱元璋见状,急令徐达率兵驰援。
徐达不负众望,大败吕珍,成功救出韩林儿,并趁胜追击,进攻庐州。
但元将左君弼顽强防守,
徐达虽全力进攻,却三个月都未能攻克,最终只能撤围离去。
随后,吕珍杀害了刘福通。
张士诚自以为有功于元政府,便向元廷索求王爵,但遭到了拒绝。
张士诚因此自封吴王,意图自立。”
“朱元璋自然也知道,
要想挥师北伐,完成统一全国的伟业,
就必须先清除南方的义军和蒙元的残余势力。
为此,他制定了详尽的战略方针,旨在逐步削弱并最终消灭张士诚的势力。
战略方针主要分为三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攻占淮东地区,剪除张士诚的羽翼,通过攻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宿州、安丰等地,迫使其势力收缩至长江以南;
第二,清扫浙西,切断其肘臂,形成对平江的合围态势,攻克湖州、嘉兴、杭州等战略要地;
第三,合围平江,彻底消灭张士诚。
为了迅速且稳妥地执行这一战略,
朱元璋将此重任交给了自己最信赖的统帅,徐达。
徐达接过命令后,
便开始了对张士诚势力的全面打击。”
“元至正二十五年十月,
徐达被任命为总兵官,与副将常遇春联袂出征,开始了对淮东的征伐。
徐达挥师北上,
很快攻克了泰州、高邮、淮安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