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不错,也算通俗易懂!”
“那就叫大明基建吧!”
“这还不够!”
“嗯?”
“还有其他的?”
“当然有了!”
“得有传承啊!”
“总不能一代人过去了,大明基建就关了吧?”
“这个倒是!”
朱元璋淡淡道。
“那就招收嘛!”
“一年,或者三年招收一次。”
“这样不就可以源源不断了吗?”
朱元璋捋着胡须笑道。
“不行!”
“嗯?不行?”
“为何?”
“当然是不够专业了。”
“不够专业?”
“对!”
“如果大明基建设立,在全国范围之内招收,招收上来的肯定都是最顶尖的。”
“往后那些招收的,肯定没有这么专业。”
“虽然进去大明基建以后可以让那些人带,但是这不是我想要的。”
“那你的意思,应当如何?”
“再设立几个学校,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材。”
“在学校里,给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给他们灌入为大明为国家效力的思想。”
“这些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学个几年,进入大明基建,上手比较快。”
“净扯!”
“那些民间的,人家也学了几年了。”
“人家上手不快?”
朱元璋不屑道。
“我不可否认他们手上不快,但是他们只知道这样或者那样做。”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对于科技很难有突破。”
“如果都是这样的话,科技一直都无法得到发展,这不就是固步自封吗?”
“有了理论,才能突破!”
“你说的好像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