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百四十年初春
随着镇南郡国对大昇部持续三年的援助,在那黄沙漫漫的戈壁大漠上,也是矗立起诸多坚固军镇堡垒,黄土尘沙固化为璧,犹如一道无法跨越的天堑,将南北地域分隔开来。
防线之南,依旧是一望无际的贫瘠蛮荒,妖邪踪迹肆虐不止,黄沙侵蚀四方,尽显凶机;而在防线之北,虽然也是荒凉的大漠戈壁,但目光所及之处,则如夜幕闪烁的繁星般,出现了大大小小、百十片生机盎然的绿洲,草地、旱木交织生长,乃至是开辟出小片草地农田,沙舍土屋耸立,以作部落牛羊繁衍所在。
除此以外,更不时有身着镇南郡国服饰的修士掠行天穹,或布雨施风,降下甘霖浇灌下方草木;或梳理地脉,稳固绿洲疆域,让这大漠地界呈现出顽强昂扬的生机活力。
而如此所为,自然并非大昇部自身所为,而是其特意委托镇南郡国来改善山河,旨在以造家园。
虽然所有人都清楚,这样的手段对蛮辽这片特殊土地而言,终是治标不治本,如果不耗费代价维持,这些绿洲顶多持续个十来年、几十年,便会被黄沙烈阳压覆,重新变成生机难存的荒漠;且维持代价之巨大,非寻常势力所能承受。
但对现在的大昇部、对炎昇真君来说,这一切的代价都是值得的,原因有二。
其一,这样缔造出来的绿洲固然只能维持个几十年,却也足以治下部族繁衍一两代人,可以供养出更多的修士、兵卒,从而逐步取代当下防线的守备。
若是再进一步,实力积蓄足够,乃至可以南下开拓,他们端木氏也能有更多的资源修行。
其二,便是人道之威。
人道的神妙,各方势力皆看在眼底,不仅能稳固邦国秩序,牧养万民,而且连成就玄丹境都变得容易,虽然受制于道途,难以远离,但对急需稳固根基、镇守一方的势力而言,却何尝不是绝佳的庇族所在。
而大昇部底蕴浅薄,正统玄丹法门都没有几道,相应资源就更是稀缺,也就火、沙两道勉强称奇,又怎么可能不心动。
正因如此,大昇部才会进一步以蚀炎天分润为筹码,请周家帮忙缔造生息之地,以养万民壮人道。
当然,炎昇也极其精明,其承诺的洞天遗迹份额,全然是根据两家明面上的实力,反复推敲出来的,要是真涉及到他大昇部的根本利益,那是寸步不让,也即是遗迹的三成五,外加一尊完整的蜈蚣大妖尸骸。
对于这一点,周平等人倒是没太在意,甭管炎昇真君底线是什么,洞天分润的名头也已然到手,那后头就算炎昇真君反悔,也有理由强行逼压,即便此事闹到星宫、赵庭那去,于情于理也是周家占理。
而且,以周家如今的实力,就算星宫、赵庭不得不慎重考虑。
毕竟,如今的周家,早已不是曾经那个谨小慎微、能被随意拿捏的新晋玄丹仙族了,一门四真君,坐镇西南边陲,治辖千里苍茫……
这其中种种,使得在人族当下的局势之中,周家已然无法被忽视,乃至是边境不可或缺的的力量;没有周家及镇南郡国的支撑,那赵庭西南防线必然要大幅收缩,又岂能像如今这般,外拓千里山河。
青云门、武山门、郑康二姓,哪一个不是悄然借了周家的势。
南秋城
周修稷虚立在城头,金煌气机如活物般环身交织,使得其宛若一尊神人,目光如炬,俯瞰下方如蚂蚁奔袭的队伍。
而在其身后,周景正、周元亨等郡国官吏皆垂手恭立,以待上命。
“大人。”周景正上前一步,将一卷用上好兽皮鞣制而成的名册呈上,“第十七批援助队伍已校验完毕,现已开拔,这是详细名单及物资清单,还请您批阅。”
而城头上的魁梧世子却没有任何反应,深邃目光落在苍茫上,望着队伍运载大量粮食、水气北去,若有所思。
良久,其才缓缓开口,发问:
“这一回的援助,郡国七等以上的仙族,多少家参与了?”
自三年前开始援助大昇部,整个镇南郡国便也高效运转起来,变得愈发忙碌,上下各道、各官府仙族几乎参与其中,运粮援水,修士驰助,以建大漠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