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没一个人支持自己,校长也没法把第一军作为自己的一言堂,只好点头:“那好吧,就再试一试。”
第一师师长何英钦立刻建议道:“既然如此,我有三条提议:
第一,将飞机队调来投弹,虽然效果不大,但可用以威慑敌军;
第二,围三缺一,将东门让出来,让敌人出逃;
第三,延续攻打淡水城的惯例,组建攻城奋勇队,带领攻城队伍一起攻城!”
校长叹了口气,摆摆手:“就照此办理吧。”
当晚,第一军在全军范围内,开始选派组建攻城奋勇队。
每团都有一定的奋勇队指标,作为一团长的刘峙,自然要动员手下人加入奋勇队。
不过令刘峙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特务连长吕牧之第一个报名。
“牧之,你可要想好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刘峙劝道。
吕牧之倒是已经看开了:“我手下的排长们一个个踊跃报名,我若是临阵退缩,实在是不好服众,再一个,不拼命的话,又怎么能在众多同期佼佼者中脱颖而出呢。”
刘峙上前,拍了拍吕牧之的手背:“牧之,第一团的荣誉,就交给你了!”
吕牧之重重点头,要想升得快,投机取巧是不行的,必须在硬仗苦仗中露脸。
刘峙在全团选取了一百五十名攻城奋勇队员,其中包含了不少黄埔一期的毕业生,以特务连长吕牧之为指挥。
二团和三团也各自组织了一支攻城奋勇队。
一共三支攻城奋勇队,每支奋勇队一百五十人,共计四百五十人,在明天的攻击中将率领全军的攻城部队,冲在最前面。
不过这次的奋勇队,和前一次淡水之战中不要大洋的奋勇队已经不同了,这次的奋勇队员,各团都安排了安家费,好让士兵们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往前冲。
第二天下午三点,第一军针对惠州城正式发起总攻。
以北门为主攻方向,西门配合进攻。
在正式发起进攻之前,负责进攻西门的第七团党代表蒋湘云来到北门,提议点燃泼上煤油的湿稻草,以浓烟掩护攻城奋勇队进攻。
攻城奋勇队分为三个攻击梯队,吕牧之为第二梯队指挥。
蒋湘云来到吕牧之的第二梯队,拍了拍后者的肩膀:“好好打,我在,我在西门配合你们的进攻。”
吕牧之提醒道:“湘云,你作为第七团的党代表,可不要冲的太前面,党代表可别学我们这些连长,应该待在自己该待的位置上。”
蒋湘云笑了笑,指着后方的老毛子军事顾问说道:“党代表相当于老毛子的政委,政委知道吧,我上次说过的,政委打仗都是冲在最前的。”
吕牧之心知却不知蒋湘云,而且这里也是他的折戟之地,便也没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