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刘伯温,他的谥号是“文成”。
这就是顶尖的谥号之一,当然,还是比不上文正的。
熟悉了谥号的操作,再来看看清朝推举史可法登上神坛的过程:
——“新朝(清朝)念其忠勤,有司给粟帛以养其母,与西门小房一区以处其室。”
后来因为很多地方,借史可法之名抗清,其母亲等人被抓了起来。
但有清朝将领说,史可法当时已被杀了,现在的那些人里,不可能有他。抓起他母亲,又有何用?
于是又放归。
至乾隆时,终于将史可法,捧上了至高无上的“神坛”。
给了他“忠正”的谥号。
这个忠的前缀,就很有意思。
在以“文”为最高谥号的明清两朝,乾隆需要史可法,却才给了“忠正”……
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如果乾隆真的认可史可法,给出的就不是“忠”——而是“文”了!
再次一步,给个“武”,也能说明史可法的地位啊!
难道这样的谥号,不符合清廷推举史可法的心态吗?
偏生,给了美谥131字中,几乎是倒着排的“忠”。
(忠排64。)
这说明了什么?
——在乾隆心中,实际上想的不过是推举史可法出来奴化百姓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仅此而已!
只此而已!
史可法成神的原因,就和关羽被清廷神话,一样的道理!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
没听过这个谚语的人,出来举个手,我看看有几个?
这个“分”、“统”,二字的差别,就能说明问题了。
诸葛亮——三分天下。
分!
看到了吗?
是分离天下的人!
刘伯温——一统天下。
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