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听;
劝之稍留徐州为河北望,
又不听。
一以退保扬州为上策”……
“左右有言使公惧,
拔营退走扬州去。
两河义士雄心灰,
号泣攀辕公不驻。”
看到了吗?
阎尔梅将一切都说的很清楚!
南明江北政策的失败,甚至南明的灭亡,罪魁祸首,就在史阁部这里!
“两河义士雄心灰”啊!
当兵的看不到希望……
投降清廷,不就成了必须要有的选择之一了吗?
这……
太打脸了……
……
反过来再看看《青磷屑》。
按照应廷吉的记载——随后,有南下投靠朝廷的人到来,史可法却排挤人家。
即——原文“有北人来,亦不容矣。”
后来,清军果然南下,人心不稳的高杰余部,果然开始向南逃窜。
史可法仓皇不知该干什么,军略大事一塌糊涂。
此举,导致了江北大军顿时哗变。
甘肃镇李栖凤、监军道高岐凤帅欲投降清军,史可法听之任之……
即——原文“李、高见公志不可夺,遂于二鼓拔营而出,并带食饷用将胡尚友、韩尚谅诸兵北去。
自此备御单弱,饷不可继,城不可守矣。”
看看,看看!
应廷吉说的已经很明白了。
江北大局的崩盘,罪魁祸首,就在史可法身上。
一个当事人的记载有偏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难道两个当事人的记载,都有偏颇吗?
……
史可法为啥青史留名的?
因为史可法死后——江南士绅,将史阁部推出来了!
弘光朝正值灭国危机,也需要树立一个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