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就有人开始逃亡……
卫所的指挥使,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都是几百年彼此联姻的老亲戚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
再说了,就算卫所上奏缺粮又如何?
管理粮仓的是文官,朝堂上盖印确认圣旨法律的是文官,部门里签字同意的是文官,分发粮食的是文官……
层层中转,层层剥皮!
皇帝账上少了十万石粮食,到了他们手上,能有三五个杂面馍馍,就是文官清廉了!
要知道——军户可不是百姓!
这不是文官下的“治民”,不计入人家政绩之内啊!
无关人家的政绩,就算全饿死了,与人家又有什么关系?
——都是你皇帝上干天谴,这才导致饿殍遍地……
你赶紧下罪己诏吧!
反正,你崇祯已经习惯了。
多一封不多,少一封不少!
……
至于文官贪污——
笔在人家手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哪怕你朱家皇帝让太监读书识字,也能书写……
嘴在人家身上——人家想念哪本,就念哪本!
君不见《酌中志》对于《永乐大典》的丢失时间,丢失过程,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填充报牍、充斥耳膜的,永远都是——《永乐大典》不是在嘉靖墓,就是在皇史宬,要不就是明末焚毁了……
当时人的记载,是只字不提!
……
明代的军户,是真惨!
这话也不对!
——要是有利可图防线上的军户,人家为了维持利益细水长流,还是能能够勉强不让饿死的。
养寇自重么,祖先的老经验了……
但是,这些内地卫所,可就没人管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深宫里的皇帝,能看到的,能听到的,永远都是——别人愿意让他看到,愿意让他听到的!
比如袁世凯看的报纸——就是精心“制作”的嘛!
这都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