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横刀立马,大声许诺道:
“儿郎们,翻过长城,抢银子去!
抢女人去!
抢牲口去!
主子爷大人(爸爸)们说了,十日不封刀,任由我们便宜行事!
除了三成上缴诸位主子爷大人(爸爸)外……
你们抢的,我只要三成,余下的都是你们的!”
眼见吴三桂拿出了巨额赏赐,关宁军上下,顿时宛如打了鸡血一般。
他们之所以跟着吴三桂剃发易服,问素来瞧不起的满人喊爸爸,不就是因为这个么!
跟着大明,不能放开手去抢掠……
刚乘着兵乱,抢了两个城池,还没吃饱呢——就要被人弹劾了。
跟着满爸爸多香啊!
想怎么抢就怎么抢!
他们为啥愿意问人家喊大人呢?
不就是因为有利可图么!
只要有好处,莫说是喊爹了,就算是喊爷,也是可以的……
……
【大人:本来只是明廷相熟上下级官员打趣的雅称,和县令的代称“父母官”一样。
关系好的官僚,可以私下里,两人闲谈独坐时用用。
这个词的本意是“再生父母”的简化、口语化。
但是,一旦有第三人在场,是不能使用的。
就好比戚继光给张居正的信“门下走狗小的戚某”,甚至还有后缀“叩首”字样……
这本来就是私下里,表示亲近的用语。
这样的称呼,只见于戚继光的信中,戚继光面见张居正时,可从来不敢这么说!
(戚继光之所以后期失势,就是因为和张居正走得太近了。
张居正的权势,注定了他死后要被清算。
戚继光仅仅失了势,已经是万历仁慈了。
历史上这样的将领也不少,戚继光的下场算是最好的结局之一了。
历来文武勾结者,能够全身而退的,有几人?)
为什么?
为什么有了第三人在场,就不能用“大人”?
因为大人的本意是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