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王伦被杀后 > 第三章 书信柴进名望之困(第2页)

第三章 书信柴进名望之困(第2页)

王伦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回那张铺着假虎皮的椅子上,倍感惆怅。空有“先知”的优势,却因自身实力不济和种种顾虑,寸步难行。这感觉,就像明明知道宝藏在哪里,却找不到铲子去挖,憋屈得很。

难道就这么算了?

他不甘心。

目光扫过案几上的笔墨纸砚(这还是他来了之后,为了搞“标准化流程”和“思想教育课”材料特地弄来的),王伦眼前突然一亮。

不能亲自去,可以写信啊!

虽然效率可能低点,诚意可能差点,但胜在安全,还能斟酌词句,避免言多必失!

说干就干!王伦立刻铺开纸张,磨墨润笔。

然而,下笔第一句就把他难住了。

“柴大官人台鉴”?会不会太文绉绉了?原主是个秀才,这样写应该没问题吧?可自己这现代灵魂写着别扭啊。

“柴进老哥你好”?拉倒吧,人家跟你很熟吗?怕不是直接把信扔火盆里。

纠结了半天,他还是决定沿用比较正式的格式,毕竟有求于人。

“沧州横海郡柴大官人尊前:白衣秀士王伦,顿首再拜。”

开头写好了,后面怎么写?直接说“我缺人,你帮我打打广告”?太直白,目的性太强,显得功利。

王伦咬着笔杆,搜肠刮肚,努力回忆原主那点可怜的文墨功底,结合自己需要表达的意思,开始艰难地爬格子。

他先在信中回顾(其实是根据记忆碎片猜测)了当年落难时承蒙柴进资助的恩情(写得含糊其辞,生怕露馅),表达了自己一直铭记于心,不敢或忘。

接着,笔锋一转,开始描述自己如何在梁山落脚,苦心经营,希望能为天下受屈含冤的好汉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而非寻常打家劫舍的匪类。(这里他稍微美化了一下,把“绩效考核”包装成了“立规矩,明赏罚,使上下有序”,把“思想教育课”说成了“聚义同心,共谋生路”。)

然后,他大吐苦水,倾诉自己虽有招贤纳士之心,奈何“名微德薄”,梁山泊地处水洼,声名不显于外,纵有凌云之志,亦感独木难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江湖豪杰的渴望和对现状的焦虑。

最后,他才小心翼翼地提出不情之请:恳请柴大官人念在昔日情分(如果还有的话)和怜惜天下好汉的份上,若遇有本领高强、处境艰难的英雄人物,可否代为引荐,告知天下尚有梁山一处可供栖身?并隐晦地表示,若柴大官人日后有何驱策,梁山上下必当尽力报答云云。

写完通读一遍,王伦自己都觉得这信写得有点酸,有点怂,还有点拐弯抹角。但考虑到现实情况,这似乎已经是能想到的最稳妥的方式了。

他小心地把信纸吹干,装入信封,用火漆封好。

“朱贵兄弟。”他唤来朱贵,郑重地将信交到他手上,“选派两个机灵可靠的弟兄,将此信送往沧州横海郡柴大官人府上。务必亲手交到柴大官人手中。沿途小心,莫要张扬。”

“属下明白!”朱贵接过信,感受到王伦的重视,肃然领命。

看着朱贵离去的背影,王伦心中忐忑不安。

这封信,会像一颗投入江湖的小石子,能激起些许涟漪吗?柴进会如何看待这封来自昔日受助者、如今山贼头子的信?是会嗤之以鼻,还是会念及旧情,顺手帮这个小忙?

一切都是未知数。

王伦走到窗边,望着浩渺的水泊,心情复杂。招揽人才的第一步,总算以这种略显憋屈的方式迈出去了。接下来,他能做的,似乎只有等待,以及继续埋头经营好梁山这个尚且弱小的摊子。

希望,柴大官人那里,能带来一点好消息吧。他暗自祈祷。

好的,这是根据您的要求创作的第四章,聚焦于林冲到来时王伦的内心挣扎与决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