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尽管周末补觉可能会让人感觉暂时恢复了一些精力,但从长远来看,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更为有益。
邪修五:躺在床上“努力”睡觉
失眠者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过早地躺在床上,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强迫自己入睡。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不仅不能帮助入睡,反而可能会让失眠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睡眠专家们明确指出:“床应该只被用于睡眠和性生活,而绝不是一个让人‘努力’睡觉的地方。”这是因为当我们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睡时,大脑会逐渐将床与清醒状态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久而久之,只要一躺在床上,我们的大脑就会自动进入清醒模式,而不是睡眠模式。
那么,当我们躺在床上超过
20
分钟仍然无法入睡时,应该怎么办呢?正确的做法是起身离开卧室,去做一些能够让自己放松的活动,比如阅读、听音乐、冥想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让身体和大脑逐渐进入放松状态。
等到我们感到困倦时,再回到床上尝试入睡。这种方法被称为“刺激控制疗法”,它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重新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联系,让大脑在进入卧室和躺在床上时,自然地产生睡眠的信号。
03
中医解读,秋季失眠的辨证分型与调理
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认为其病机主要与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脏腑功能紊乱有关。秋季失眠尤其需要辨证论治,不可一概而论。
肝火扰心型:入睡困难伴烦躁易怒
这类患者往往入睡困难,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静心,常伴有口干口苦、头晕头胀等症状。多由秋季肃杀之气引动肝火所致。
调理应以清肝泻火、宁心安神为原则。可尝试菊花枸杞茶:菊花10克、枸杞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菊花清肝明目,枸杞滋补肝肾,二者合用适合肝火旺盛的失眠患者。
阴虚火旺型:睡眠浅伴手足心热
秋季燥邪易伤阴液,导致心肾不交,出现心烦不寐、入睡后多梦易醒、手足心热、咽干口燥等症状。所以大家一定要改掉这些毛病
调理应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推荐百合枣仁汤:鲜百合30克、酸枣仁15克(捣碎)、粳米50克,共煮为粥,晚餐食用。百合清心安神,酸枣仁养心益肝,为安神要药。
心脾两虚型: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
多见于思虑过度的脑力劳动者,秋季气候转凉,阳气渐收,易导致心脾阳气不足。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
调理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食用桂圆莲子粥:桂圆肉15克、莲子20克、红枣5枚、粳米50克,煮粥食用。桂圆补心脾、益气血,莲子健脾安神。
胃气不和型:卧不安伴脘腹胀满
《素问》云:“胃不和则卧不安。”秋季人们食欲增强,过食肥甘厚味可能导致胃气不和,影响睡眠。
此类失眠往往伴有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调理应和胃化滞、安神定志。睡前可轻轻按摩腹部,或饮用少量陈皮水帮助消化。
04
科学助眠,打造秋季优质睡眠的实用方案
睡眠环境优化:打造秋日“安眠窝”
温度控制:秋季昼夜温差大,卧室温度最好保持在18-22c之间。过热或过冷都会干扰睡眠。
光线管理:使用遮光窗帘阻挡早晨过早的阳光,睡前调暗室内灯光,避免蓝光设备的使用。
声音环境:如果环境嘈杂,可以考虑使用白噪音机或耳塞。某些人则喜欢绝对的安静,应根据个人偏好调整。
睡前仪式建立:给大脑“关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