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官府落下粮也落下了钱,农人这一年。。。白忙了!赶上老天爷风调雨顺,能混个肚儿圆。一旦天灾,就要靠朝廷赈济!”
说到此处,李至刚越发的精神十足,但也不免有些口干舌燥。
端起茶碗喝了半口,润润喉继续道,“这是官仓的弊端,臣再说另一边。农人不卖给官仓,卖给粮商。。。。。”说着,他顿了顿,“方才说官仓的时候,臣遗漏了一条。臣在北方各省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有的官府根本不许农人把粮食卖给粮商!”
朱允熥的脸色越发的阴冷起来。
官府不让粮商买不让农人卖,无非就是为了一条,垄断!
皇帝脸色越是不好,李至刚心中越是兴奋。
他继续开口,“卖给粮商其实也好不到哪去,无奸不商!朝廷的法度是丰年高价收,但丰年粮食多,农人要用钱,那些奸商们就坐地压价,而到了灾年他一定是囤积居奇坐地起价!”
“但相比于官仓,粮商更好管,也更好查!”
“其实公允的说,经商正是如此,都是低价收高价卖,粮商虽不好,但谷米关系民生,全资商人贩运流通,源源接济!”
“而且,通过商人的手,在大面上看粮价的波动不免受年份的影响,但毕竟朝廷可以掌控。“
“说到这,容臣在额外都说一句。其实不管粮食的市价如何,农民的日子都是苦哈哈。虽无情,但却是事实。在臣看来,依赖官仓还不如卖给粮商,起码秤不做假!”
朱允熥细长的手指敲打桌面,心中不住思量,“你接着说!”
李至刚好似浑然不知疲惫一样,继续道,“官仓之弊还有一处,那就是人事太过臃肿,行事太过刻板!”
“按大明律,一旦地方有灾,官仓必须放粮。但谁来放?谁下令来放?始终扯不清楚!地方官报给中枢,中枢在报给皇上,然后在下旨,如此以来,拖延之下,小灾变成大灾!”
“再者,官仓储备于城中。一旦乡野有灾,谁敢让灾民进城?那些偏远地方的农人百姓,跋山涉水来官仓买低价粮?且不说他们手里有没有钱,他们有力气走到城里吗?”
李至刚看似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话,其实却表达得格外清楚。
那就是现在的粮食储备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经济形势。
这才是他要表达的核心内容,至于他所说的农人百姓即便种了一辈子地,手里也是没有钱。即便粮价上天,他们依然要贱卖粮食,其实他半点不关心。
从古至今,似乎也没人真正的关心。
“这里没外人,爱卿但说无妨!”
朱允熥一声爱卿,李至刚顿时有些眉飞色舞。
但还是硬生生的控制住了,脸上露出忧国忧民之色。
“虽说朝廷还没有直接下诏,但其实北方各地摊丁入亩的推广比南方各省要早!”李至刚继续张口道,“想来,已历经数年!而且这次臣去北方也仔细的查看一番,确实颇有成效!”
“北方各省人口不多,取消丁税有利于繁衍人口,百姓们敢生孩子了,生下来也不必隐藏在大户人家的名下。而收田税,又充实了官府的府库,更利于官府对田亩数目的普查,赋税等事一目了然!”
“这项德政别说是中小农户,就是士绅大地主都是乐见其成!但,问题出就出在缴纳田税一事上!”
朱允熥听着,不住点头。
在李至刚说话的间隙,对外边站立的王八耻说道,“给李爱卿换一碗热茶来!”随即,笑着对李至刚又道,“不急,慢点说!先喝口茶,说完了陪朕一块用膳!”
顿时,李至刚心头狂跳。
陪皇上吃饭,那是李景隆徐辉祖朱高炽等人才有的待遇,即便是寻常六部尚书都求而不得。
“我现在是真的简在帝心了!”李至刚心中一片狂热,喜不自胜。
“爱卿有没有喜欢吃的菜,朕让御膳房准备?”朱允熥又是笑道。
再次喜从天降,李至刚直接欢喜得呆住了。
跟皇上吃饭,皇上还让他点菜?
“嗯,这样吧!”朱允熥继续笑道,“让你说,恐怕你也不会说实话!今日天寒,朕让御膳房添一道胡椒猪肚鸡,咱们吃点热乎的!”
“皇上对臣恩深意重,臣没齿难忘!”李至刚起身行礼,“臣何德何能,蒙皇上如此垂青?臣。。。。惭愧!”
“起来起来!”朱允熥虚扶,“你呀,踏踏实实的吃!想什么说什么,朕既然用你,就是信得过你!”说着,笑道,“你接着说,为何田税有弊端呢?”
“历来百姓纳税都是粮棉麻丝等物!”李至刚哽咽几下,开口道,“可朝廷定下的田税,却是一亩地一块银元。”
说着,他摊手道,“钱不多,但问题的关键是,农人百姓手里没有钱呀!”
顿时,朱允熥的表情凝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