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经营不了。
朱允熥细长的手指敲打桌面,也在想这个问题。
从哪移民过去呢?
忽然,他看见李景隆似乎有话说,便道,“曹国公可有好的建议?”
“臣愚钝,万事都听万岁爷圣裁!不过臣倒是有话,想问问魏国公?”李景隆笑道。
“你说!”朱允熥笑道。
而徐辉祖又是不可察觉的皱皱眉,他有些想不明白,但也很确定,曹国公李景隆对他微微的有了些敌意。
“愿闻其详!”但他还是很有涵养的,对李景隆拱手。
“不敢!”李景隆客气的笑了一声,“请问魏国公,这次对缅用兵的三万人,要不要带家眷?”
“打仗怎能带家眷?”徐辉祖开口道,“这三万人都是裁撤边卫之中选出来的,还算能打的。。。。”
“不带家眷就好!”李景隆又是笑笑,看向朱允熥,“皇上,臣看在,对缅尚未奏全功之前,说这些都是太早。即便是我朝大获全胜,得了缅国之地,也需要数年的苦心教化。”
说着,又是笑笑,“莫说缅国,高丽那还时不时的有人叛乱呢!”
忽然之间,朱允熥明白李景隆要说什么了,笑道,“你有话直说,不要绕弯子!”
李景隆低头笑道,“那就请万岁爷先赦了臣不庄重之罪。”说着,又笑道,“这三万兵过去,打了仗除了抢钱之外,是不是要抢女人?”
顿时,文官们面露鄙夷,而武官们则是眼睛一亮。
抢女李景隆继续笑道,“臣是带过兵的,自然知道当兵的什么德行。他们在缅国那边一时半会的回不来,身边就不能没人。咱们站住脚,怎么也要三两年,这三两年下来,怕是小崽子一窝一窝的下!”
“曹国公,请慎言!”文臣之中,辛彦德怒目而视,“这是朝堂之上!”
“哈哈!”而武将们,则是咧嘴大笑。
“胡闹呢!”朱允熥也忍俊不禁,“哦,你的意思是咱们大明的兵,撇下家眷在那边安家落户,然后一个劲儿的生孩子?”
“皇上您放心!”
殿中,李景隆忽然微微瞄了徐辉祖一眼,笑道,“若是三万武装到牙齿的边卫,铺天盖地的压过去。这仗还能打成磨磨唧唧的拉锯战,带兵的人可以永远留在那边不用回来了!”
闻言,徐辉祖的眉头不动声色的皱皱。
李景隆这是无声的将了他一军呀!
这让徐辉祖猛的意识到,若是这一仗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恐怕自己在朝中的威望还有皇帝的信任,都要大打折扣。
外人看来对缅用兵是皇帝的一意孤行,但唯有真正熟知内情的人才明白,对缅用兵的真正推手,是他们这些军中的少壮派,二代勋贵们。而皇帝,不过是一拍即合之后的顺水推舟。
早在很多年前,皇帝就在大明的核心圈子中,提出过对安南缅国用兵。皇帝给出的理由是,这两个偏僻的小国有着比大明还好的海港。而且,占了这两个地方,等于在大明传统的中夏之地外,建立了两个屏障。
然后这两个屏障可以在陆地上,乃至在海上,勾连到其他的海岛小国,成为一个连环相扣进可攻退可守的岛链。
一开始群臣们还听得一头雾水,以为哪个粗鄙的武夫又给皇上进了谗言。但随着这几年海贸的愈发兴盛,朝中大臣们对外了解越发清楚,才明白皇帝所说的绝不是无的放矢。
但即便如此,他们对海洋的认知还处于懵懂的阶段。
朱允熥之所以和勋贵二代们一拍即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缅国有深水港。
不是一般的深水港,而是直接面对印度洋的深水港。
我堂堂中夏之地,直到近代才有海洋文明的概念,不是我们短视也不是我们迂腐更不是我们被传统思想禁锢住了。
而是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看不到中原以外的世界。
对缅用兵占据海港的雏形,来自于朱允熥借鉴了后世的四港一战。
四港分别是,瓜达尔港,孟加拉的吉大港,缅国的皎漂港,缅国的实兑港。中转站是斯里兰卡的汉班拖塔港。
这四港是中夏对印度洋的发起点,战略意义不言而喻。除却舰船可以出远海之外,还可以避开马六甲。
这意味着什么,更是无需多说。
在朱允熥的心里,只要现在有能力占领的,对未来百年大计有好处的,必须动手。不惜一切代价,划入中夏文明圈之内,成为中夏的固有疆土。
谁家里嫌好东西多呀?
哪个当老子的不想给儿孙们多挣钱多攒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