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国师府,老人却也没着急进去,打发走两个护院后,独自站在檐下,双手拢袖,望向远处的万家灯火。
像是在等什么人。
而很快,老人的身边,就突然多了一人,正是浩然天下的小夫子,礼圣。
崔瀺视而不见,站如老松。
礼圣微微一笑,不放心上,而后竟是率先作揖道:“崔瀺,可否随我走一趟文庙,学宫那边,等候已久。”
崔瀺这才侧过身,回了一礼,笑问道:“我早已叛出文圣一脉,哪有资格踏足文庙圣地?”
礼圣反问道:“那么崔瀺,你可还是一名读书人?”
崔瀺抬了抬袖子。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此去中土路上。
“礼圣,晚辈有个请求。”
“但说无妨。”
“过了这个年,文庙最后一场天下议事,我打算带上一名年轻人,与我一道,为圣人阐述事功学问。”
“你可以再直接点,说他姓宁好了。”
“如何?”
“当然。”
……
另一座天下。
老大剑仙走下破碎城头,跟在一名女童身后,沿着走马道,去往城池遗址那边。
没什么大事,喝喜酒去的。
女童是董家的一个最小后生,而那对大婚新人,一个是董家子弟,另一个,却是来自倒悬山那边。
不是什么仙家之女,董家这个媳妇儿,原先只是倒悬山一间铺子的婢女而已,身份属实不高。
只是世间真正的有缘、有情之人,大抵都不会计较什么门当户对,见了面,看对了眼,其他那都是小事。
原先这对大婚新人,是打算在董家坐镇的太象剑宗举行的,只是因为此事,董老爷子匆匆从天外返回一趟,一口咬死,必须得在原剑气长城遗址举行。
所以自然而然的,喜帖就经由一名女童之手,发到了老大剑仙的茅屋。
这件事,还闹出了不小风波。
许多人在背后议论,大多数的声音,都是信誓旦旦的说,咱们那位老大剑仙,何许人也?万年不下城头,又岂会为了一个晚辈的亲事,选择拿个破碗去吃席?
反正前面万年,从未有过。
然后就打了无数人的脸。
陈清都乐呵呵的,接了那张喜帖后,就这么屁颠屁颠跟在女童身后,下了城头,到了婚礼席上。
这给董三更都吓了一跳,赶忙在自己身边,腾出了一把椅子,老大剑仙笑着点头,施施然落座。
所以这对大婚新人,敬的第一杯茶水,是老大剑仙,其次才是董三更,以及其他的董家长辈。
酒席过后。
老人被一群晚辈送出门外,再次由那名女童带着,返回城头茅屋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