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二流堂唐瑜 > 第5部分(第3页)

第5部分(第3页)

誓和那封建的魔王抗争。

啊,姑娘啊!

你是天上的月,

我是那月旁的寒星。

你是池中的水,

我是那水上的浮萍。

你是山上的树,

我是那树上的枯藤。

啊!姑娘啊,

只有你……

只有你……

…………

三十年代的上海西区,徐家汇三角地南边一片菜地,我出了家门,沿着菜圃的阡陌往前走百几十步路,便是新华影业公司的摄影场。那天,我有事要找吴永刚,和他通了电话,他说他这天不拍戏,想听听金山和胡萍演的《夜半歌声》中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主题歌的录音。我听他一说,就勾引起想听这歌声的念头。我急切地走着,离录音间还有一小段路,便已听到传来悠扬、委婉、凄厉、悲怆的歌声。

多么迷人的歌声!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是指此么? 当然不是。但对我来说,确是难忘的一曲,对家伦来说,这是他生平绝唱,一“曲”令人难忘。

三十年代的国产电影,有的连对话也请人代替,代唱则更多,金山在《夜半歌声》中的歌,便是由盛家伦代唱。

我有幸就在这一天认识了家伦。假如他卸下金丝眼镜,把西装换成古装,他就活脱像《西厢记》的张生、像梁山伯……

我在心里唱了一句:“美哉少年!”

“八一三”,日寇把侵略战火燃烧到了上海,我被分配到一个战地服务队。一年后,我到武汉,潘汉年、郭沫若把我安置到中国电影制片厂。我住在郊区一个私人别墅内,制片厂就在附近。别墅内有个小食堂,导演、明星们请了一个姓汪的厨师为他们烧饭。我时常在吃饭时听到明星们在谈:“家伦说汪师傅哪个菜做得很好”,“明天请汪师傅做那天给家伦烧的那个菜”。

从一些明星的口中,家伦好像一本菜谱,我想此人一定是个美食家。他在哪里呢? 我一打听,才知他已被派先出发到重庆去了。

我到重庆时,他早已开展一个时期的抗日宣传工作了。他利用制片厂摄制工作的间歇,把一些一时闲着的演员,组成了歌唱队,连活动布景一起,装在卡车上到各个热闹中心——大、小梁子及小什字等处唱抗战歌曲,有时在现场就对广大观众教唱。那时,在重庆运用歌唱对抗日宣传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在摄影厂内,家伦首创了用电影纪录抗战歌曲短片,在正片之前加演,教观众唱歌。这无疑也推动抗战歌曲的广泛流传,从而鼓舞了民众的抗战情绪和斗志。

家伦是那样热情地工作。但在那频繁的演出中,他却是从不参加演唱的。那是为爱护歌喉吗?似乎不是,他为新歌谱曲,他用口吹的哨子,比一支笛子还要显得高亢悦耳,而且他在作曲时,也以口笛代替钢琴。

我来到重庆已五六天了,仍是从明星姑娘口中在传诵着关于家伦的功德。真可以说是口碑载道。但又听到有些人怨他太严,太古板,太固执。

那天是星期一,是歌咏队的例行假日,我在食堂碰见家伦,他瞪大双眼注视我一阵,然后表示惊异、高兴、欢迎。

我那时是一个闲人,每周开一次会,参加讨论剧本,此外无所事事。我便时常跟摄影队出外景,随着歌咏队出发,沿途兴高采烈地东看看西看看,也想尽量帮着干活。

我发现了,由于工作的劳顿,家伦明显地消瘦了。我们约了四五个人联合在附近一家小饭馆包饭,每月每人九元。这小馆的菜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