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烛火微晃,兄弟几人相视无言,唯有默契在眼底流转。这一顿饭,吃得不只是饱足,更是心安。
烛光映照下,九道身影围坐如初,嬴骜轻声道:“无论前路多险,我愿为诸位兄长执剑开道。”众人默然举碗,清脆一碰,一切尽在不言中。
夜已深,宫灯如星,照亮归途,也照亮明日将起的风云。他们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翌日清晨,宗室殿内鸦雀无声,
所有宗室子弟皆正襟危坐,目光或隐晦或直白地投向坐在前列的嬴骜。殿内香炉青烟袅袅,却掩不住空气中暗流涌动的紧张。
秦王嬴政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一圈后缓缓开口:“今日召集诸位,乃是商议宗室举荐客卿议政之权限。如今各国争霸,人才为重,我大秦亦需广纳贤才,方能在这乱世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并且除了宗室推荐人才外,民间亦可推荐。但是,为了防止有名无实的人才,寡人决定,所有的受举荐而来的客卿都需经过考核,方可。且,只可建议!”
话音刚落,便有一名世家出身的宗室长老起身,拄着拐杖,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王上,举荐制乃我大秦历代相传之法,关乎朝堂稳定与宗室尊严,岂能轻易改动?更遑论让一些来历不明之人参与议政,恐有祸乱朝纲之患。”
这话一出,宗室子弟中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气氛陡然紧绷。对于他们来说,维护既得权势远胜于变法图强,他们视门第如铁壁,岂容寒门之士染指庙堂。
更何况,他们是嬴氏的子孙,他们祖辈的爵位传到他们手上,有的甚至只是空有着宗亲之名却无实权,早已对嬴政心生不满。毕竟嬴政讲究有功才有赏,就算是宗亲,也不能从他手上平白拿到爵位,
这与他们过往依靠门第血统便能安享富贵的观念大相径庭。此时,又有一名年轻气盛的宗室子弟猛地站起,满脸愤懑道:“王上此举,莫不是要将我宗室置于不顾?那些民间之人,能有何等见识,怎配与我等共议国事!”
他的话如同一把火,瞬间点燃了宗室子弟们压抑已久的情绪,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声越来越大,殿内一片嘈杂。有的宗室子弟甚至开始摩拳擦掌,似是准备与秦王理论一番,全然不顾此刻的场合与秦王的威严。
而秦王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如常,只是那眼神愈发冷峻,仿佛在酝酿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就在殿内气氛剑拔弩张之时,一直沉默不语的丞相李斯缓缓起身,他目光扫过那些躁动的宗室子弟,而后对着秦王深深一揖,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
“王上,变法图强乃我大秦当下要务,举荐制虽为旧制,但如今时移世易,若不革新,恐难适应新的局势。那些民间有才之士,虽出身寒门,却有着经世之才、治国之略,若能为我大秦所用,必能助力大秦一统天下。”
李斯的话掷地有声,让原本喧闹的殿内瞬间安静了几分,不少宗室子弟面露思索之色,但仍有部分人满脸不屑,冷哼一声,似是对李斯的话极为不满。
此时,又有一名宗室老臣颤巍巍地站出来,目光阴鸷,带着几分嘲讽道:“丞相所言虽美,然寒门之士,未经宗室教化,难保其心真的就向着我大秦。”
“若引狼入室,大秦百年基业,恐毁于一旦。”他这话一出,那些原本就心存疑虑的宗室子弟纷纷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与警惕。殿内再次响起嗡嗡的议论声,仿佛一群被惊扰的蜂群,难以平息。”
“而秦王依旧端坐在龙椅之上,眼神深邃,仿佛在洞察着每一个人的心思,他并未立刻表态,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似乎在等待一个能真正说服众人的理由。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嬴骜面色平静,目光却如寒冰般冷冽,他缓缓起身,对着秦王深深一揖,而后转身面向那位长老,声音清晰而坚定:“长老所言差矣。”
“举荐制虽为我大秦传统,但如今世道已变,若仍拘泥于旧制,闭门造车,如何能与他国争锋?至于来历不明之人,只要其有真才实学,何妨一试?我大秦要的是能治国安邦的贤才,而非只知守成的庸碌之辈。”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殿内一时寂静无声。那长老面色阴沉,正欲开口反驳,却见秦王微微抬手,示意嬴骜继续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