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晏会意地点头:“明白,军座。”
“嗯行,你先回去吧。”彭善掐灭烟头,神色凝重,“我得去找罗军长商量对策。”
“好。”
几个小时后,鬼子的重炮炮弹如雨点般砸向蕰藻浜各个阵地,掀起冲天的烟柱。
紧接着,天际传来引擎的轰鸣,鬼子战机群黑压压地扑来。
然而他们没想到,38师拥有强大的防空力量。24门高射炮不停的开火,在空中形成交叉防空火力网。一架架敌机拖着黑烟坠落,在空中炸成火球。
第106章是兄弟就一起扛沙袋
这也让38师防区成为了鬼子的重点重炮轰炸对象。
林晏在第一波空袭结束后,就命令装甲车营协助炮兵转移高射炮阵地。不到二十分钟,所有高射炮都已安全转移至预备阵地。
果然,随后几波轰炸接踵而至,原先的高射炮兵阵地被炸得面目全非。
之后一整个白天,鬼子又组织了几次试探性进攻,均被击退。
等到凌晨十二点一过,林晏便开始调整朱春的714团。
他将714团的步兵营同样分为三个,每营各3个步兵连,每连9个步兵班,每班12人和一挺轻机枪。
迫击炮共有28门,其中20门是三英寸迫击炮,剩下8门是民20式82毫米迫击炮。
重机枪每个营都有6挺,都是生产的民24式重机枪班组。虽然比不上米军的M2HB重机枪班组,但是胜在价格实惠,用指挥官技能打折后的价格是224点资源。
同时,他还给715团每个营生产了6挺民24式重机枪,将白天暂时调过去的M2HB重机枪重新编回师部直属重机枪营。
如此一来,除了主力团外,其他三个团的配置都差不多,德军的两个连就充当快速支援部队,根据敌人的攻势来做灵活调整。
21日清晨,鬼子从本土再次赶来了一批援军,此时鬼子在沪市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万人。
几个小时后,密集的炮火如暴雨般倾泻在沪市国军左翼军阵地上,掀起的烟尘遮天蔽日。
炮火轰炸过后,鬼子集合了两个甲种师团主力在多个独立步兵旅团的配合下,以波浪式冲锋向左翼军阵地全线压来。
鬼子士兵端着刺刀,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如潮水般涌向守军阵地。
左翼军各部队顿时陷入苦战,多处阵地爆发惨烈的白刃战。硝烟中,双方士兵的身影在战壕间交错厮杀,喊杀声与爆炸声交织成一片。
而林晏的38师驻守的蕰藻浜防区,也迎来了一个步兵旅团的鬼子。
七八千名日军士兵如潮水般涌来,一波接一波地冲击着38师四个团的阵地,鬼子这波声势浩大的进攻表明了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
师部通讯处内,林晏看似在凝视墙上的作战地图,实则专注地查看着只有他能见的系统地图。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亲自出去巡视一番。
一批批的援军源源不断的从指挥部坐着运输卡车朝着前线冲去。
两个精锐掷弹兵连主要支援72旅作战,在他们的协助下,72旅两个团虽然战力稍逊71旅,却也稳如磐石。
一箱箱迫击炮弹被源源不断地从弹药仓库送上阵地,三英寸迫击炮持续不断地提供火力支援,配合密集的轻重机枪火力网,让鬼子的每一次冲锋都付出了惨重代价。
“对面的支那部队番号查清楚了吗?竟有如此顽强的战斗力?”鬼子阵地后方,旅团长羽生悠少将放下望远镜,眉头紧锁。
“旅团长,根据情报,对面是夏国85军防区,该军是以原18军11师为骨干组建的。”参谋立即回应。
“18军?这也是老对手了,怪不得如此顽强,”羽生旅团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支那人现在火力虽强,但以他们的后勤补给能力,这种强度的火力维持不了多久。”
他转身下令:“传令各部,放缓进攻节奏,消耗敌军弹药储备。待其火力疲软之时,再一举突破防线!”
“嗨依!”参谋立正敬礼,迅速传达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