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横平和江海匆匆过来,村里人还没来;江横平喊上江淮、江海一起给老爷子洗了澡,穿上寿衣。
搬来木板,把江六爷小心地挪到木板上;加上妙善一共四个人,抬着人送去了堂屋。
堂屋还没搭建灵堂,只能靠着墙放。
等村里人过来搭建了灵棚,又布置好灵堂,江六爷早就备好的石棺送来放正中央。
就这样,他们也没急着把人挪进棺材里。
入棺材也是需要看时辰的,这是道士的活儿。
村里半夜响起了鞭炮。
告诉村里所有人,村里又有一人走了。
下半夜,道士被请来做法事,主持丧葬一条龙的事宜;村里人只要按照道士说的去做就行。
江六爷顺利入棺,棺材板也没盖死。
如今才九月份,天气热,盖死容易臭;就这,他们还担心明天就臭了。
村里人忙了五天,第六天清晨送江六爷下葬后,在道士们的主持之下撤掉灵棚和灵堂。
然后,道士们留在江六爷的院子里又做了一天一。夜的法事。
他们的敬业程度,妙善看了都觉得自惭形秽。
后世的法事上,大家可没这么敬业。
一般夜里法事做到十二点就停了,有时候十一点也停;根本不会跟他们一样通宵做法事,大概,这时候的人,包括修道之人心里都有一份明确的为他人好的热心肠吧。
不是说后事的人就没有热心肠,只是,在法事上确实有很大参差。
送走了江六爷,妙善颓了半个月,不得不收拾包袱跟哥哥们一起去火车站。
她往北走,而哥哥们往南走,两趟不一样的火车。
江淮、江海很不放心,可是,他们也不能跑一趟哈市。
一来火车票贵,二来时间赶不及了。
“小妹,在火车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别人给的东西不能吃;看好行李,不要到处走动,想上厕所了可以请乘务员帮忙看着点行李,上完厕所马上回到座位上,知不知道?”
江淮殷殷叮嘱。
江海那张小麦色的脸皱成包子脸,“要是饿了,爹娘给你包袱里塞了饼子,先垫吧垫吧;生活费不够了就跟哥哥说,我们军校有补贴,到时候我们给你寄。”
眼瞅着两人还要叮嘱,妙善扛起大包就走,一边走一边挥手。
“知道了,知道了。你们也赶紧上火车,别错过了火车,浪费车票钱不说,迟到了看你们怎么报道。”
两兄弟依依不舍的目送小妹检票上火车,直到看不到人了,他们才去另一边检查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