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工整,意头吉祥,贤婿果然不负盛名。”
遂侧身让路,示意放行。
众人见状,欢声雷动,鼓乐齐鸣。
姜念整衣而入,终得登堂迎亲。
正是:
“三关考才显真章,一诗一对定鸳鸯。”
姜念既过“拦门考才”
三关,接下来就是“新娘出阁”
。
元春蒙着红盖头,由两位全福妇人搀扶,款款步出闺阁。
脚下铺设麻袋,交替传接,谓之“传席”
,取“传宗接代”
之吉兆。
行至轿前,又跨火盆、迈马鞍,寓意“红红火火”
“平安顺遂”
。
待元春坐定轿内,随着一声吆喝,四人抬花轿稳稳而起,轿帷上绣的百子图栩栩如生,映着日光,愈显喜庆。
贾母由鸳鸯搀着,望着花轿渐行渐远,不由得老泪纵横,哽咽着道:“去了!
去了!”
第111章大婚(下二)
王夫人在旁亦是泪落如珠,只攥着帕子掩面,心中百般不舍。
李纨怔怔望着那轿影,忽想起自己当年出阁时的情景,谁料贾珠早逝,留她青春守寡,如今见元春喜轿远去,心中百味杂陈,泪珠儿扑簌簌滚下,却又怕人瞧见,忙低头拭了。
王熙凤本是个爽利人,此刻却也红了眼眶,暗想:“当年我出阁,也是这般风光,可如今……二爷成日家馋嘴猫儿似的,瞧我倒似瞧黄脸婆一般了,哪里有夫妻恩爱的样子?”
越想越觉心酸,偏又不好表露,只得强笑着劝贾母、王夫人宽心。
林黛玉倚在廊柱旁,望着那花轿远去,心中也生出几分怅惘,暗忖:“大姐姐今日嫁了,他日我们姊妹又不知各自飘零何处……”
思及此,泪光莹然,忙背过身去,悄悄拭了。
迎春、探春亦是含泪相送。
迎春性子温吞,只默默垂泪;探春虽强自镇定,却鼻尖发红。
惜春年纪最小,然性子冷淡,见众人皆哭,她却未哭。
贾珍的续弦夫人尤氏也在现场,只见她站在人后,本不欲显眼,谁知竟哭得比贾母等人更甚。
她想着宁国府如今凋零,自己无甚体面,又无亲儿女傍身,眼见元春风光大嫁,愈发自伤身世,泪如雨下,连帕子也湿透了。
正是:
“喜轿远去泪阑干,各怀心事怎堪言?”
虽说元春的很多嫁妆昨日就已送到姜家“铺房”
,今日还是有一部分象征性的嫁妆随花轿一同送至姜家,以示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