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卷正是昔年顾煜在行万里路之后,就在给大唐改制之前所制定出的另一种制度。
——其核心的关键。
便是分割十方征渡使之权,成立专门的部门,用来遏制皇权。
其实顾煜当年能够想出这种制度的原因有许多。
昔年的顾氏正处于最低谷的阶段。
由于炎汉的覆灭,再加上顾氏与炎汉的不断绑定,造成了顾氏只能受困于巨鹿之中,影响力正在不断的衰弱。
而也正是如此。
顾氏可谓是在短短时间之内便已经经历了大起大落。
有顾琛在世之时的巅峰,亦有后续的低谷。
而顾煜当年也算是亲眼见证到了天下变化。
从两汉对立时的不断征伐,再到隋文帝杨坚起势一统天下后所带来的兴胜,又到隋炀帝杨广登基之后所引起的天下大乱。
顾煜走了万里之路。
可谓是将这些兴衰都见证了个清清楚楚,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对于兴旺的核心有了更加清晰的见解,再加上他本身的能力自然而然便想出了这个制度。
但还是那句话,至少在那个时代,这种制度是不可能拿出来的。
如若不然的话顾氏定会引起四方的反击。
这是当时的顾氏不可能承受的。
这也是此物一直封存在顾氏之中的原因。
但这种制度对于如今的顾晖而言,就宛若是黑暗中骤然亮起的一道惊雷,瞬间劈开了他心中所有的迷茫与混沌!
他颤抖着双手,小心翼翼地翻阅着那些已经泛黄、字迹却依旧清晰的手稿。
越是深入阅读,他心中的震撼便越是无以复加。
手稿之中,顾煜以极其冷静甚至冷酷的笔触,剖析了历代王朝兴衰的根源,直指“权力无限集中而缺乏有效制衡”乃是所有问题的核心。
他并非要否定君主的存在,而是提出了一套极其精密、环环相扣的“分权制衡,依法而治”的框架构想。
其核心在于,将原本集中于皇帝与少数权臣手中的治国之权,进行功能性分割。
这对于处于如今状态下的顾晖而言就是解开迷茫的钥匙。
当然——
顾煜昔年所留下的种种自然不可能适用于当前的九州,毕竟时移世易,这个道理亘古至今都不会改变。
但顾晖也不需要完全按照顾煜的想法来走。
他只需要一个引子,一个能够让他成功踏出去的引子。
顾易同样也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这一刻,甚至就连他的心都不由得狂跳了起来,时光了这么多年,竟然再次生出了一种紧张的感觉。
这绝对是一件大事!
无论是对于整个九州也好,亦或是对于整个顾氏也罢!
若是顾晖真的要踏出去那此事所造成的影响绝对无以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