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要点:
一年四季,尤其是秋冬,注意足部保暖,睡前热水泡脚至微微出汗。日常饮食,严格把好“入口关”,追求清淡、温热、熟软、七分饱。对生冷冰淇淋、冰镇饮料保持警惕,对油腻重口的外卖有所节制。
第二部分:生活修行篇——起居有常,涵养身心元气
养生的精髓,在于将健康的生活方式内化为一种习惯。接下来的四句口诀,关乎我们每日的作息、运动与情绪管理。
5。
睡觉莫贪凉,温煦守真阳
此条与“寒从脚下起”呼应,专门强调睡眠时的保暖。人在睡眠时,卫气(相当于人体的防御系统)入于里,体表的卫外功能相对减弱,此时最易受风寒邪气侵袭。
夏夜贪凉,整夜开着空调或风扇直吹,风寒之邪会从张开的毛孔长驱直入,轻则导致晨起落枕、鼻塞头痛,重则引发面瘫、关节痛。夜间是人体阳气需要潜藏休养的时候,过低的温度会迫使阳气出来抵御外寒,导致休息不彻底,第二天依然困倦。
实践要点:
睡眠时,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26c以上),避免风口直吹身体。尤其注意腹部、肩颈和脚部的覆盖。可以穿宽松的棉袜入睡,保护脚部阳气。
6。
若要身体好,天天练慢跑
运动是健康的基石,但“如何运动”大有学问。对于大众养生而言,“慢跑”代表了一种和缓、持久、有氧的运动方式。它不同于高强度、爆发性的无氧运动,更能有效地提升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并且是舒缓压力、改善情绪的良方。
中医讲究“少火生气,壮火食气”。温和持久的运动如同“少火”,能激发人体的阳气,使其生生不息;而过度剧烈的运动如同“壮火”,反而会消耗甚至损伤人体的元气。因此,养生提倡“小劳”,即微出汗、感觉舒畅为度的运动。
实践要点:
不必追求速度和距离,找到让自己呼吸顺畅、心跳略加快、能轻松交谈的节奏。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45分钟。快走、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都是极好的“慢跑”式运动。
7。
怒恼使人老,笑笑变年少
情绪,是健康最隐形也最强大的调控器。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持续的愤怒、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直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紊乱。
现代医学也证实,长期压力与负面情绪会扰乱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是高血压、心脏病、消化性溃疡、癌症乃至皮肤加速老化的重大诱因。反之,开怀大笑能增加体内内啡肽(快乐激素)的分泌,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堪称“免费的灵丹妙药”。
实践要点:
有意识地管理情绪。当怒火升起时,先深呼吸,暂时离开现场;培养一些能让自己静心的爱好,如园艺、书法、品茶;多与乐观开朗的朋友交往;每天刻意地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哪怕是对着镜子笑一笑,也能带来积极的改变。
8。
坐卧不当风,强身在其中
此条是古人关于避免“虚邪贼风”的智慧。当人处于坐或卧的静止状态时,身体的毛孔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气血运行也趋于和缓。此时若有风(尤其是穿堂风、门窗缝隙风)直吹身体,风邪极易侵入经络,导致气血凝滞,引发头痛、关节酸痛、面瘫等“风病”。
实践要点:
无论在家还是在办公室,避免坐在风口下。睡眠时,床头不宜正对窗户。乘坐交通工具时,尽量避免被空调冷风直吹,可备一件薄外套或披肩。出汗后,更应避开冷风,及时擦干身体,更换干爽衣物。
第三部分:细节智慧篇——明察秋毫,筑牢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