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离开后,大帐内的气氛更加热烈而专注。
秦大与参谋们立刻开始详细分派任务,各军主将围绕沙盘,根据自身任务激烈讨论,摩拳擦掌,一股大战将至、必胜无疑的磅礴气势,在夏军中军大帐内汹涌激荡!一场决定中原命运的决战,已然拉开了序幕!
秦思源回到自己的御帐,简单洗漱,换上了一身较为轻便的戎装,虽经长途跋涉和巡营,但他眉宇间的疲惫已然消散大半,恢复了惯有的沉稳。
他没有过多休息,立刻对侍立一旁的近侍吩咐道:“去,传朕的表弟,禁卫军的李崇文、李崇武来见”。
不过一刻钟功夫,帐外便传来了沉稳而略显急促的脚步声。
近侍通传后,两名年轻的军官大步走入帐内。他们身着笔挺的禁卫军军官制服,肩章显示着各自的军阶,脸上带着军人特有的刚毅,以及一丝面对至高统治者和血脉亲长的紧张。
“臣,李崇文(李崇武),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两人齐刷刷地行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军礼,身姿挺拔如松。
秦思源看着他们,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带着真正暖意的笑容,他挥挥手:“这里没有外人,不必多礼,抬起头来,让朕好好看看”。
两人这才稍稍放松,依言抬头,秦思源目光柔和地打量着他们,心中不禁泛起波澜。
上一次仔细看这两个表弟,似乎还是他们略显青涩、初入军营的时候。
如今,两年多的军旅生涯,已然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大哥李崇文,年方二十,面容轮廓分明,肤色因常年风吹日晒而呈古铜色,眼神沉稳坚毅,已有几分中级指挥官的沉着气度。
小弟李崇武,即将年满十八,身形虽稍显单薄,但站姿笔挺,眉宇间带着一股尚未完全褪去的少年锐气,却也多了几分军人的硬朗。
最让秦思源心头微动的是,这两兄弟的眉眼神情,尤其是那鼻梁和紧抿的嘴唇,竟有七八分酷似他们已故的祖父,也就是自己的外公。
那位在他创业之初,倾尽家族之力,毫无保留支持他、为他稳定后方、筹措粮饷,最终却未能亲眼看到他登基称帝的老人。
看着这两张酷似外公的脸庞,一股深切的缅怀与感激之情涌上秦思源心头。
他想起了外公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殷殷嘱托,希望他能看顾好李家这仅存的两个男丁。
如今,他们并未依靠裙带关系尸位素餐,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军中站稳了脚跟。
“崇文现在是禁卫军第三步兵团的团长了吧?崇武也在第一步兵团当了连长?”,秦思源语气温和地问道,这些信息他自然是清楚的。
“回陛下,是!”李崇文声音洪亮地答道,“全靠陛下治军严明,赏罚分明,臣等方能凭微末之功晋升”。
他这话并非完全客套,在大夏军中,尤其是在以精锐和忠诚着称的禁卫军,没有真本事,即便有背景也难以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