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邻右舍一听谢家有包裹,还一到到了俩,捧着饭碗好奇地走出家门,站在台阶上边吃边问:
“婶子,你家还有亲戚给邮包裹呢?”
“哪里的亲戚啊?还一寄寄俩!”
“这是寄了什么东西哟,两个包裹咋都这么大?邮资就得不少钱吧?”
谢姎听着耳畔热闹的闻讯,看了眼来信地址,顿时猜到是谁寄来的了。
“是小石头的外婆家寄来的。”
她说了一句,就把包裹拎进了门,阻挡了一切好奇、羡慕的目光。
谢奶奶跟在孙女后头进了屋,还顺手带上了门,免得个别脸皮厚的跟过来看。
“真是小石头的外婆家寄来的?”
“有一个包裹是的。”
谢姎拿了把剪刀,麻利地拆开了包裹的缝线,露出里头林林总总的物品:
二十斤大米、五斤小米、两斤天麻、一大包晒干的野菌子、一包去了刺壳的野板栗、一包农家自己炒的野山茶、两罐头瓶蜂蜜。
谢奶奶看呆了:“这……亲家这是干啥呀?”
“上回我去接小石头的时候,他阿公阿婆是说等今年的新粮分下来了,寄些给我们尝尝。”
但没想到会寄这么多过来。
不提这些东西的价值,这么远的路,邮资怕是也花了不少钱。
好在陈家在信里说了,陈志康在公安局食堂干采购,有个正式工调去边城随军了,他就提前转正了。
正式工的收入是临时工的两倍。
加上今年收成不错,秋收后,陈家就还清了欠农场的工分,如今的日子正慢慢好起来。
现在就盼着小外孙的病能治好。
谢奶奶听谢姎念了陈志康执笔写来的信,由衷替亲家一家高兴,叮嘱孙女:
“那你一会儿回信,记得告诉他们小石头的病好了,免得他们挂心。再看看回点什么礼,他们寄来的都是好东西,我们也不能寒碜了。”
“奶奶放心吧,我都会安排好的。”
谢姎说着,拿着剪子拆起另一个包裹。
谢奶奶问:“这也是陈家寄来的?”
谢姎摇摇头:“应该不是。”
陈家担心包裹缺失,特地在信里写明寄了哪些东西过来。
都在刚才那个大包裹里了。
所以这个包裹是别人寄的。
但只有包裹没有信,谢姎也不知道谁家寄的。
看包裹上的地址也是来自东江县,小石头在东江县还有别的亲戚?
包裹拆开以后,掉出了一封信。
快速阅完信件内容,谢姎不由笑了。
原来是邱家啊!
她当时拗不过邱莹莹执意要送的一拖拉机谢礼,就塞了一支小人参在邱莹莹的裤兜里当回礼。
对方到家后脱衣服洗澡时才发现。
[……这支人参救了我大爷爷的命!我大爷爷是个杀敌英雄,曾经在战场上受过很重的伤。这次换季差点扛不过去,医生说需要上点年份的人参入药,先前我家买到过一支,但入药效果不是很好,多亏了你送的这支人参,我大爷爷已经脱离危险了……]
因为这支人参救了她大爷爷的命,邱莹莹就想着再谢谢姎一次,于是她辗转找到了陈家,要到了她京市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