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公安干警解救下来的儿童,尤其是三周岁以下被拐卖的儿童,由于他们年龄太小,根本就不知道家乡地址,更记不住父母名字。
以至于80%以上被拐卖儿童,找不到他们的亲生父母,只好寄养在儿童孤儿院。最后再被人领养。
早在1985年,世界上第一例dna检测已经成功。我国最早将dna检测用于刑侦是1987年。到了1991年,我国dna检测技术就开始面向社会服务,进入了商业运营模式。dna检测技术,在我国已经很成熟。
能不能通过dna信息比对,为被拐卖儿童寻找父母,为丢失孩子的父母寻找被拐卖的孩子?
只是dna检测成本非常高,做一例dna检测,就要花费1500元左右。而当时大部分省份的工人月工资,也不过五六百块钱。做一例dna,就要花费三个月的工资。
问题是,有时候做十次八次dna,都不一定碰上他们的亲生儿女。
另外被拐卖妇女、儿童大多是跨省买卖,甚至跨几个省买卖。
由于当时信息流通滞后,失去孩子的父母找不到他们被拐卖的孩子,被解救的孩子同样也找不到他们的亲生父母。即便想花钱做亲子鉴定,也不见得有机缘或者有机会。
这时候,林雪就萌生了一个念头。
能不能借助新兴的互联网,建立一个“大数据库”。
只要把丢失孩子父母的dna信息储存在这个“大数据库”里,全国各地公安干警解救到被人贩子拐卖的儿童,都可以进入“大数据库”,和里面所有丢失孩子父母的基因逐一核对。
这样丢失孩子的父母,只需要做一次dna检测就够了,可以减轻他们不少负担。
另外还有两个好处。
一是通过“大数据库”比对母子基因,将不再受地域条件限制。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岛,东到辽宁省的丹东西到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只要输入“大数据库”,都能进行基因比对。
二是通过“大数据库”比对母子基因,可以极大提高被拐卖儿童找到亲生父母的概率。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丢失孩子的父母想找回自己的孩子,只要他们把自己的dna检测数据输入“大数据库”,只要他们丢失的孩子被公安干警解救出来,他们找到被拐卖孩子的概率将是100%。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专项技术,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审核委员会,竟然迟迟不予通过。
秦逸飞知道,这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这项工作的是项老大儿子项文松。
他顶替项文松的弟弟项文林,被提名为全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项家难道会对他没有意见?
现在他妻子林雪有事儿求到项家人的面前,人家不趁机拿腔作调,为难你一把才怪!
没有办法,解铃还须系铃人。
这事儿还得需要秦逸飞出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