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自3月18日开始之后,除非因为天气原因的影响,就再也没有停止!
不仅仅慕尼黑成为了被轰炸的目标,德国境内的其他城市也成为了中国空军轰炸的目标。
毕竟,以B1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从科西嘉岛起飞的话,几乎可以将绝大部分德国城市都囊括在其中,包括德国首都柏林在内。
只不过,柏林是德国防备最严密的城市,中国空军要轰炸柏林的话,恐怕得付出更大的代价。
因此,柏林在短时间内,并非中国空军轰炸的目标。
反倒是那些工业城市,频频遭到中国空军的轰炸!
最大规模的时候,中国空军曾一次出动了超过八百架B1远程轰炸机,将德国一个重要的工业区炸成了一片废墟,给德国人造成严重的损失。
另外,在中国空军的轰炸威胁下,德国工人也不敢放心劳作,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在干活的时候,会不会有一枚炸弹从天空上掉下来,如此一来,德国的工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面对中国空军的轰炸,德国人也是想出了一切能做的手段,但可惜全都收效甚微。
中国空军对德国的轰炸,直到德国空军第二代战斗机“飓风”
战斗机服役之后才得以缓解。
与“暴风”
相比,“飓风”
战斗机的战斗性能提升了不少,已经几乎可以和中国空军的“雷霆”
重型战斗机相抗衡了。
这使得中国空军在每一次轰炸的时候,损失的战机也越来越多。
不过,长时间的战略轰炸,使得德国的工业遭到了极大的打击,这有效的削弱了德国的战争潜力,为中国击败德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地中海战场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德国也发起了反击。
在地图上,仔细搜索一圈之后,德国人将反击的战场选在了太平洋上。
在太平洋上,德国有着不少的殖民地。
加之在瓜分英法两国的海外殖民地的时候,德国又分到了不少太平洋上的小岛,这使得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势力进一步的扩大。
这些小岛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但战略价值却很高。
在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大的时候,德国加强了在太平洋上的军力部署。
在战争开始之前,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已经部署了超过二十万陆军,海军也有上万人,主要是几十艘的轻型水面战舰和上百艘的潜艇。
另外,德国的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在太平洋地区也有上千架的飞机。
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加强了对太平洋地区的兵力投入,并且以南洋、澳洲以及夏威夷为基地,开始扫荡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
在战争期间,中国的很多战争物资都需要通过太平洋上的航线的。
特别是从智利进口的大量的铜矿和硝石,都不得不改变航线。
原本这些物资是直接通过中部太平洋地区运到中国的,但是战争爆发之后,中部航线受到了德国潜艇部队的威胁运输这些物资的舰船不得不改变航线,先沿着美洲大陆向北航行,到了夏威夷之后,再从北太平洋航线前往中国,这直接使得航程远了一半还不止。
德国为了报复中国空军对德国本土的轰炸,更是将部署在太平洋地区的潜艇作为反击的手段。
这些潜艇在太平洋上游弋,一旦发现悬挂中国国旗或者华约联盟成员国的国旗,立刻击沉。
一时间,平静的太平洋上危机四伏,短短半个月时间内,中国就损失了超过二十万吨商船了!
对此,李光宗非常的不满,下令第一舰队,剿灭德国人的潜艇部队,保护航道的安全!
为了剿灭驻扎在太平洋上的德国海军,中国海军第一舰队出动了四个航母战斗群奔赴太平洋海域作战,加之空军重型战斗机和远程轰炸机,投入到太平洋地区的作战飞机已经多达两千架。
同时,加装了第二代先进声纳技术的‘城市级’驱逐舰和‘岛屿级’护卫舰也大量的进驻太平洋地区,对德国的潜艇发起攻击。
中国海军还装备了一款反潜巡逻机,这款反潜巡逻机是在运输机的平台上开发出来的,最大航程高达三千公里,装备了机炮和深水炸弹等等,一旦发现德国潜艇,可以利用机炮和深水炸弹进行攻击。
这个时代的潜艇,不能长时间的潜航,一般只能潜航三到四个小时,然后就必须上浮充电。
浮出水面的潜艇,无疑成为了最容易攻击的目标,不管是用深水炸弹还是机炮,都可以轻易的击穿潜艇脆弱的外壳!
中国海军一共在太平洋上投入了两百架反潜巡逻机,一方面猎杀德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侦察德军的动向。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的陆战队也开始集结,准备扫荡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从而打通帝国在太平洋上的诸多航线,从而保障帝国的物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