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实的门帘一撩开,室内的暖意瞬间让郑苗苗有种提前来到春天的感觉。
谢姎下班到家没多久,换了家居服正陪小堂弟在炕上玩。
见郑苗苗送来了莲藕,这是好东西!北方的冬天极少见到。
不过今晚家里吃鱼,她在黑市买到了一条草鱼,又在菜站买了块豆腐,打算来个一鱼二吃——鱼头和豆腐煲汤,鱼肉红烧,莲藕留着明天再做了。
把有四五节长的莲藕拎进储藏间,顺便抓了一把脆枣出来,洗干净装盘放炕几上,招呼郑苗苗坐下来吃。
郑苗苗围着谢家新添置的烟筒火炉绕了一圈:“这炉子怎么跟我家的有点不一样?”
怎么说呢,有点像她前世见过的移动小壁炉——四四方方一张桌,桌洞镂空镶嵌着四面玻璃,桌洞里生起篝火,就是一个小型壁炉。
但谢家的这个不是玻璃,是铁皮。
那也比她家用的烟筒炉要实用,她家的炉子纯粹用来烧火取暖,谢家这个还能当饭桌。
哎呀不止呢!抽掉桌子中央的盖板,换成一张铁丝网,还能煮茶、烤火、热饭菜呢。
“姎姎姐,你这是从哪儿淘来的?好看又实用!”
郑苗苗羡慕得都想给自家也整一台了,但她瞧着这烟筒炉不是全新的,肯定不是供销社买的。
谢姎笑着道:“不是买的,是用老的烟筒炉改造的。”
她家卧室都是架子床,早年取暖都用汤婆子、炭火盆。
直到谢母生完她坐月子,家里淘到了一只烟筒炉,放到房间角落生起火,炉子里火苗跳跃、炉子上放一壶水,既能取暖又不会太干燥,还随时有热水喝。
而且比炭火盆要安全得多——
因为有个直直长长的烟囱筒,顺着墙上挖的孔,能把炭火的烟气排到室外,只要烟筒的密闭性做到位,即使窗门紧闭,也不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后来,随着家里条件好起来,每个卧室都添了这么一个烟筒炉。
今年入冬前,老太太把炉子从杂物间取出来,用之前想把烟道通一通,免得被炭灰堵塞了影响排烟。
谢姎见有两台已经锈得不成样子了,反正家里目前就她的卧室晚上需要生火炉子取暖,老太太自从入了冬、暖炕烟道拉起来以后,就不再回卧室睡了,起居睡觉都在有暖炕的堂屋。
尤其今年还多了个没满周岁的小堂弟,有热乎乎的暖炕,谁还愿意回冷冰冰的房间?
谢姎干脆把两台锈迹斑斑的烟筒炉拆了,换了几张新铁皮,添了点木料,拿着问厂里借的电焊枪和榔头、锤子,库库一通操作,组装成了一台四方形的烟筒炉桌,取代了平时的饭桌。
抽掉中央的铁皮盖板,就是个普通炉子,可以烧水、炖菜,还能边炖边吃就像涮火锅;
放上盖板就是一张饭桌,而且因为底下烧着火,饭菜放在桌上不会冷;
盖板换成铁丝网,可以煮茶、热奶、烫干粮。也可以放几个生栗子、生土豆,一会儿就熟了。若嫌苹果橘子冻手,也可以放在铁丝网上烤一会儿,烤得热乎乎了剥着吃,既暖胃又能补充维生素。
炉桌下半部分设计成了储物格,用来堆放木头、煤球,省的天天去地窖取柴火。
堂屋烧了炕,又有了炉桌,可不就暖如春夏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