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穿越1951觉醒系统 > 第318章 拨乱反正好哇(第2页)

第318章 拨乱反正好哇(第2页)

“相信有了我家为榜样,不少港商也会学着我家的样子,把工厂搬到内地来。不过在税收和收取各种费用的时候,咱们得向香江看齐。至于地皮、水电、道路的问题,咱们最好写上出一个规程出来,如果地皮的使用权年限低了,外资会觉得没利润,不值得。如果上面断水断电,那这工厂也没必要开在内地了。”

李旭东顿了顿,华夏现在还没有开放,自己的话有些胆大。

“还有吗?”老领导也看出李旭东话还没有说完,他也问道。

“说句不当说的话,不管是港资还是外资,都需要华夏政府的保证。不然的话,谁家的钱也不是捡来的,一不小心打了水漂,我也负不起这个责。”

李旭东的话很大胆,内容已经超出了老领导们的权力范围。

“哈哈,老朋友,我就说这小子肚子里有东西吧。我估计他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就有这种想法了。小李是不是哟?”老邓爽朗的笑着说道。

“那时候有点思想雏形,只是当时公私合营的速度太快了,好些想法都淹没在当时的政治环境里。”李旭东谦虚地说道。

“小李啊,你在教育部准备怎么做啊?”老领导带着考究的眼神问道。

“我负责什么?负责小学到大学的教材审编和职业教育吧,咱们得尽快尽早的把失去的十年给补回来。”李旭东沉吟了一会儿,这才说道。

“老刘是个明白人,他会放权的。”

老邓口中的老刘,是教育部部长,还曾当过二机部部长。不过听老邓的意思,这是要李旭东把教育部全面管理起来啊。

“我看行,小李的本事很大,不过因为没有参与到以前的抗日和解放战争,资历还是显得单薄了些,不然直接上个正职,就不用这么费事了。”老领导帮腔道。

这个,这个问题确实很具体,老一辈革命家大多都是六十来岁了,有些还超过了这个岁数。

当年的战争导致了这些老革命家不少都负过伤,身体不太好,以致精力不济。有的甚至连八个小时的坐班都做不下去,这干部年轻化也要提上议程了。

老邓不自觉的叹了口气,这事啊,只要一动手,事情就一环套一环,都要不停的处理才行呐。

“小李,今天我就会把你的调令发过去的,明天你就来我这里报到吧,我请老胡这个组织部长亲自送你去上任,免得那些家伙把你看轻了。”老领导朝着李旭东说道。

“别着急呀,老领导。我还有意见和建议没说呢,你们总得听我说完呐。”

李旭东那里可能现在就走,教育是要读书育人的,那些老教授还是臭老九,好些还在牛棚里关着呢,不把他们解放出来,华夏的教育怎么搞得上去。

“你的意思是让那些知识分子都回原岗位?”老领导皱了皱眉,不是他不愿意,而是阻力很大。

“两位领导,政治斗争的事情我管不着,但是你们既然把教育事业交到我的手里,总不能让我这个巧手媳妇儿无米下锅吧?我也知道,有的人政治立场不坚定,但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以发展经济为主,那就必须要培养出自己的高科技人才。至于那些反革命,我们可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筛选嘛。”

李旭东的话铿锵有力,不带半点私心。

“我看行。你呢?”老领导点了点头,看向了老邓。

“要得,总不能让咱们的巧手媳妇儿无米下锅哟。”老邓也点头道。

“领导,还有件事,这些老知识分子这些年吃不好,穿不暖,身体透支得厉害,我打算从香江那边弄些奶粉和营养品给那些人,算是我个人对他们的帮助吧。他们的待遇,我认为还是该恢复到他们下放之前,还有他们的住房和子女的问题,最好能优先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李旭东的话不知不觉就扯到了知青这一群体身上,这知青的问题也是一个大麻烦,谁家愿意天各一方啊,尤其是第一批下乡的知青,都离开父母兄弟整十年了。

“是啊,孩子离开父母,终究是要回来的。咱们购买了那么些机器设备,只要组装到位,还是有不少工作岗位的,只是这知青群体人数太多了,如果算上五十年代上山下乡支援边疆的那些青年,那就是三千万人了。再加上今年毕业的孩子们,唉,杯水车薪呐!”

人多力量大,可真要是和平发展,这么多张嘴,如何安置都安置不过来啊!

“看来治安问题也要提上日程了,老邓,咱们解开了第一环,这是不是算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老领导苦笑着说道。

老邓曾在法国留过学,又经历了三起三落,看问题不是一般的透彻。可不等老邓开口,李旭东抢先道:“虽然工厂安置不了这么多人,但可以组织他们出国赚钱啊。大汉国那边需要不少技术工人,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也可以去一部分人,两个国家,消化百万人不成问题。”

这话是出自公心,也夹带着些许私心,不过整体上还是为了中华民族。

“呵呵,该啊,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咱们仨顶得上诸葛亮了。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咱们华夏的经济就会蒸蒸日上了。”老邓笑眯眯的说道。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李旭东可不希望将来的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最终培养出尽管拥有成年人的体魄,却心智稚嫩,如同婴儿般任性的巨婴。

一个月的时间,乡村的牛棚里,那些专家教授就纷纷被小车接到了原来的单位,该补发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都补齐了,李家补贴的各种营养品都一一发放到位。

不少身体透支得厉害的老同志不仅能住进医院,还能去南方的海滨疗养院疗养,这天差地别的待遇,让老同志们感慨万千,拨乱反正好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