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没猜错。萧羽眼里不知是怎样的神情,一掠而过。艰难地维持着表情的平静:“儿臣见过。”
兰贵妃望着儿子,似笑非笑,再次拈起那一枚蜜饯,放进嘴里含着。
兰韶云在一旁,身姿忽然变得有些僵直,低垂的眼皮连眨几下。
兰贵妃也未就此说下去,含着蜜饯吮了半日,对儿子道:“你回府去用晚膳吧,多花点时间陪陪澜儿,她也挺不容易的。”侧眸对兰韶云:“你也回去吧,代我问你母亲安好。”
萧羽与兰韶云一同走出徽音殿,天色已晚,等在外面的侍卫替萧羽提着琉璃宫灯。
并肩走着的二人,一时无话可说,有片刻的尴尬。
萧羽与表兄兰韶云自小一起长大,幼时曾是最要好的玩伴。但是渐渐地,两人性格差异显现出来,萧羽沉湎诗文,兰韶云舞枪弄棒。而且,兰韶云极为在乎家族的声誉荣耀,是兰氏新一代的顶梁柱。萧羽则淡泊得多,不论对于兰氏的盛衰,还是对于北卫的国运,都毫不萦怀。
两人差异渐深,如今已经有些相视陌路了。每次萧羽在母妃殿中见到兰韶云,总觉得他鬼鬼祟祟,总能从他身上嗅到阴谋的气息。
但是想起沁水拜托自己的事,萧羽不得不殷勤地首先开口:“大舅是不是还准备上奏,弹劾何天佑?”
镇北将军何天恩,是何琦君之兄。牙门都督何天佑,是何琦君之弟。
当初冯翊王的封地,正在镇北将军辖领之地,镇北将军*不力,使冯翊王能够席卷沧州,兵锋直逼关中。因此兰庭松和长子兰敬臣,弹劾镇北将军有意放走冯翊王。
恰好何天佑又在都中做牙门军,牙门军是帝都外最重要的守军。晋王萧辰若是谋反,何天佑与之里应外合,牧京必当陷没。
兰氏正是深谙萧辰的妻族在军中居职要害,此番才借冯翊王谋反一案,将何琦君一门株连坐狱。
“镇北将军未能拦住冯翊王,若是流放,也算是罚当其罪。但是大舅坚持要斩首,实在是量刑过重了。牙门都督虽是镇北将军亲弟,但确实蒙冤受屈了。试想,当年莎车入寇,彼时何天佑镇守西北重镇酒泉,矢尽粮绝,依旧坚守不降,一直等到援兵驰至,终于大败胡虏。正因他忠心贯日,父皇特授其担任守护京都的要职。”
萧羽大谈何氏功绩,无非是想激发表兄的良心。表兄任右卫将军,直接守卫禁内,与皇帝关系最为近切,深得卫宣帝宠信。故此,迎接最心爱的女儿此等重任,卫宣帝才会交给兰韶云。
萧羽希望兰韶云能劝得兰敬臣停止弹劾。
兰韶云借着琉璃风灯的光看萧羽,橘红色的烛光透过晶莹的琉璃,映照在萧羽脸上,精致的五官剔透高华,明净的双眼宛若清泉皓流。
“救了何氏一门,晋王羽翼更丰,于你有何好处?”兰韶云眼里泛起一丝叹息的意味。
“陷害忠良,暗算骨肉,食不知味,寝不安席。若能良心所安,从此便可食而有味,寝而愈香。”萧羽凝视着兰韶云,眼神纯澈。
“晋王若得江山,你将不知死所,食而不得,寝而不能,何谈食香寝安?”兰韶云脸上冷笑四溢。
萧羽并未被这句话挑起任何情绪,容色清和平静,轻轻仰起头,“三弟,他不是这样的人。”
仰头的瞬间,有淡淡的星辉洒在萧羽脸上,衬托得他好似梦幻里的神仙公子,隽雅飘逸,秀美莹澈,难描难画。
兰韶云看着他,狭长的眼里满是嘲弄的笑。
………【第二十四章 奇女妙策(一更)】………
萧羽与兰韶云在濯龙池畔分道扬镳。兰韶云上了阁道,萧羽往东去芳德宫。答应沁水的事,虽然办得不如人意,也得给沁水一个交待。
来到芳德宫,曾婕妤喜上眉梢:“太子来得正好,沁水今日又在为师傅留的题烦恼。”
北卫的公主除了识达礼仪,还需明习经史。凡公主都有两位师傅,女师傅教导礼法仪态,男师傅传授经史子集。这两样都是沁水最头痛的,她想学的是骑术剑法,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卫宣帝特许她跟着皇子们一起上武课。
但是礼仪和经史,亦不许耽搁。故而,每次萧羽来芳德宫,沁水都要求他帮她完成经史师傅布置的作业。
萧羽的笑容温润如玉:“我真是赶得巧啊。”
曾婕妤掩嘴而笑,陪着萧羽进到沁水的书房,撩开碧玉贝壳串成的珠帘,只见房中空无一人,花鸟纹彩漆书案周围乱七八糟散放着书册,墨笔乱扔在书案上,墨迹处处,纵横污秽。
萧羽摇首叹息:这孩子总是这样。
曾婕妤殷勤笑道:“太子先在此稍候片刻,妾这就让人去叫公主。”一壁说着,一壁吩咐人上点心羹汤。
萧羽随口问了一句:“沁水上哪去了?”
“她的一个侍女刚被圣上封了顺常,回来收拾行装,沁水过去道别。”曾婕妤虽然笑着回答,但是眉间浮着一抹晦暗,自语般低声说,“说是道个别,怎么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