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会肯定有着自己的考虑。”张凡公式化的回应了一个个问题之后,眼角扫到红毯尽头又有一辆黑色的礼车停了下来。随即向意犹未尽的记者们点了点头结束采访。
张凡没有在外面过多停留,挽着身旁的李如慧直接走向科达剧院。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穿过前厅与走廊,从贵宾通道之中进入了正厅。
“这里就是奥斯卡?”虽然不是行业相关人员,可是李如慧明显非常兴奋,不断四处打量情绪有些高涨。
“嗯,这里就是奥斯卡。”张凡回应一句,扫了一眼已经坐下不少人的大厅很快就确定了自己剧组所在的位置,随即走了过去。
张凡对于别的奖项都有把握,甚至就连最重要的最佳影片都信心十足。可是唯有最佳导演存在很大的悬念。
作为一个外国人,还是黄皮肤的外国人,张凡非常清楚在好莱坞的主流世界之中自己以演员身份出现的话绝对不可能有拿下影帝的机会。因为在好莱坞,甚至是在整个白人世界之中这都是一个被所有人所本能排斥的事情。
他们甚至能够将最佳演员颁发给黑人,也绝对不会颁发给黄种人。这是从大航海时代以来延续了数百年之久的心理暗示。
没办法,我大清的数百年愚昧统治已经将东亚病夫这个形象深深的烙印在了白人们的心中。
古典时代华夏的那些辉煌早已经被淹没在了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淹没在了异族的马蹄与弯刀之下。
深知自己不可能在好莱坞以演员的身份出头的张凡,将重心放在了导演上面。这是一个比演员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各方的排斥也远没有那么强烈。
到了此时此刻,张凡已经做好了自己所能够做到的一切。接下来就是等到结果的出现。
第二百二十七章 奥斯卡之夜 (中)
在美国,有一个行业叫做影评人。
进入网络时代之前,影评人行业在电影领域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数十年前,他们甚至拥有着能够左右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能力。
影评人们在报纸杂志上为一部电影说好话,哪怕电影拍的再烂也会有一定的收获。相反,如果他们对一部电影大肆攻击的话,能够影响到很大一部观众们的观影热情。
那个年的事影评人的黄金年代,哪怕是好莱坞的几大巨头公司也要给他们塞钱刷好评,可以算是始祖级的水军。
同样的,和任何能够收钱办事的行业一样。影评人们几乎都没有什么道德观念,谁给钱就为谁办事。谁不给钱就对着人家的电影狂喷口水。当年影评人们声势最盛的时候,威慑力一点都不比大型经纪公司差。
风水轮流转,时代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之后,观众们的选择大幅度增加,接受的信息量也远远不是报纸电视时代能够相提并论。新一代的观众们有了自己的选择,几乎很少会有人被影评人们给影响。
这也是因为多年以来影评人早就已经把自己的名声给败坏光了,年轻的观众才不会去听那些人的鼓噪。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才会被影评人所影响。而现代观看电影的人群基本上都是以年轻人为主,影评人的影响力江河日下,已经完全没落。
好莱坞的巨头们此时基本上已经不再去关注影评人,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影响力。可是这次的奥斯卡奖上,张凡却给影评人们送去了丰厚的礼物。
这并不是张凡不懂行情,不知道影评人已经没落。而是因为张凡明白这些影评人虽然对于观众们已经没有了什么影响力,可是学院的老头子们却依旧会受到影评人的一定影响。而这些老头子们对于选票的影响力可不是年轻人能够相比的。
长久以来都没有了外快收入的影评人们在接到了张凡的好处之后就像是打了兴。奋剂一样红了眼睛。以往红火的时候根本就看不上眼的礼物此时却仿佛久旱逢甘霖,这些影评人们非常有职业道德的为张凡大肆鼓吹。
影评人鼓吹的核心就是未来是年轻人的,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年龄不应该成为成功的阻碍,相反应该鼓励才对。这是时代的脉搏,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节操这种东西影评人是绝对没有的,之前他们可是一直都宣称经验才是这个行业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把自己之前喷出去的话全都咽下去一点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就好像他们从未说过一样。
张凡不知道那些影评人们对于学员的老家伙们能有多少影响,不过他知道肯定会有一定的效果。
哪怕只能为他带来数十张选票,也算是物有所值。
张凡进入剧场的时候人已经进来的差不多了,他的作品获得了十二项提名,享有靠后入场的荣誉是应有之意。
而等到张凡坐下之后,最后一个剧组,获得了足足十三项提名,被媒体预测为今天晚上大赢家的返老还童的剧组人员终于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