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伪装一下,谁也不会想到一个七岁的孩子居然投机倒把!
能买到这么好吃又稀缺的野味,买主也不会自断口粮。
风险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哪知天不遂人愿,上头开始搞基建了。
县城里现在有小河村的人存在,她没把握那些人一个都不认识她。
再说她也不是易容高手。
在搞基中的县城,人多眼杂,人员混乱,管理层也是最多的时候。
这时候顶风作案,简直是自掘坟墓。
所以这个想法也就只能推迟。
不能空手套白狼,那就只能另起炉灶。
先做点搬运工,赚点微薄的钱,让赵铭看到诚意才行。
胡林盯上了家里的鸡蛋。
从杨家引进来的货源,去年过年杀了两只,还剩五个。
有两只母鸡,一只公鸡,剩下的两只鸭子也是公的。
在去年十月份的时候,两只母鸡就开始下蛋了。
因为家里有野味,营养品又基本都能续上,鸡蛋就吃得不多。
隔三差五才吃一顿。
直到今年年初,家里还存了十二个鸡蛋。
李爱花拿着鸡蛋到杨家,说是给他们的谢礼,要不是去年杨家给了新生仔,他们也吃不上鸡蛋。
村长媳妇儿哪能收,这不是伤感情嘛。
又不是多大的事儿。
但李爱花坚持要回报,村长媳妇就想了个折中的法子。
让李爱花各带着两只鸡、鸭新生仔回去,这样她就把鸡蛋收了。
李爱花哪是村长媳妇儿的对手,三言两语就败下阵来,带着小鸡仔回去了。
估计是杨家老母鸡孵的蛋确实存活率高,又或者李爱花不仅伺候土地是把好手,养鸡、鸭也是个中高手。
带回来的鸡、鸭都活了。
除了一个是公鸭,其他的还都是母的。
都是能生钱的金疙瘩。
下个月今年的这批鸡、鸭就能下蛋了。
又是盛夏,正是一天一个蛋的时候。
基数大,蛋就多了,也可以从中赚上一笔。
去年的两个母鸡下的蛋,到现在,除开吃了的还剩二十个。
吃完晚饭,胡林和李爱花说了自己的想法。
“闺女,俺从没听说过供销社和国营饭店向附近的村收过鸡蛋。
而且咱家的鸡蛋也就那么几个,人家会收吗?”
人家供销社的鸡蛋都是一板一板的堆着卖,哪看得上你这点鸡蛋。
李爱花对胡林异想天开的办法,感到迟疑和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