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不是好莱坞大导演,估计那些香江的武行早就造反了。
就算是这样,也让袁和评颇为无奈。
李桉其实是在认真的研究,他读过武书,拜访过武术名家,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到了真正拍摄的时候才知道是两码事。
他的眼力不够,看不出演员和武行的动作是不是到位。
比如一脚踢过来,一拳打过来,演员反应的时机是不是拿捏的恰到好处。
这不是真打,看着拳头打过来,和演员有了身体接触,实际上并没有力道,这时候就看演员的表演了,有没有夸张,有没有做出正确的反应。
这里面的分寸拿捏很重要,否则就会让观众觉得假。
这毕竟不是喜剧电影,不需要夸张。
剧组的第一场武戏是玉娇龙飞身而起踢倒四名盗匪的戏份,那个扮演盗匪的大汉被徐晶蕾一脚踹在地上。
在李桉看来,盗匪飞起老高背着地,看起来相当不错。
不过袁和评不这么认为,那个盗匪看起来是背着地,其实没有摔实,是腿先着地,把力道卸了下来,不是真摔,这人没有卖力。
作为武行,做事的时候不能偷懒。
现在还弄个钢丝帮忙卸力,在八十年代,香江的武行从二三楼摔下来,都是拼命的硬干实摔,到地上的时候已经起不来了。
所以,那时候的香江功夫片好看,如今没有多少人愿意那么拼命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三章 无形资产
华国电视台给《渴望》的版权开价是八百万人民币。
只要付了这笔钱,电影可以继续使用《渴望》的名字,并在宣传上和电视剧联系起来。
这是什么概念?
《生死抉择》的投资不过七百万人民币,只为了用一下名字,有利于电影宣传就要拿出八百万,相当于一部电影的投资了。
华国电视台有自己的理由。
《渴望》在华国百姓心目中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价值难以估量,这是一个品牌。
或者说是无形资产,怎么判定这个资产的价值,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以《姗姗访谈录》为例,这是一档优质的访谈类节目,那么这个品牌的价值是多少?
可以从广告商愿意出多少钱给节目冠名来大致做出判断,如果广告商每年拿出五百万在节目上打广告,那这档节目的无形资产就值这个数。
这是由市场做出的决定。
华国电视台找了专业人士给《渴望》的品牌来做估价。
这些专业人士对《渴望》进行了一番评估,十年过去了,老百姓对这部剧的续集期待很高,相应的电影票房就很高。
这个期待值就是无形资产,期待值和电影票房挂钩。
预估出电影的票房,然后按照比例抽成,这是专业人士给出的建议。
然而,电影票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没有上映前谁都说不准。
比如电影拍砸了,或者演员传出了丑闻,电影上映的时候刚好碰到了一部好莱坞大片,这些因素都能影响票房成绩。
预估票房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电影可能取得的成绩,既不夸大,也不看低。
老百姓对《渴望》的期待值很高,在正常情况下这部电影票房会大卖,以国内电影行业国产片以往的成绩判断,这部影片的票房会在五千万左右。
这是指用原班演员出演,没有拍砸,没有遇到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
这只是一个基数。
专家们还会考虑好梦公司以往的业绩,公司的影响力和运作能力,一个实力强劲的电影公司和一个实力弱小的电影公司推出的电影票房会存在很大差异。
好梦公司作为投资方可以给影片的票房加分。
如果再加上华影集团参与其中,那么这部影片在院线排片上具有优势。
综合各种因素,专家们认为这部《渴望》的续集票房应该在八千万上下,或者说在七千万到九千万这个区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