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临危受命,担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他迅速整顿军队,调兵遣将,加强城防。
当时,京城的军队大多在土木堡之变中损失惨重,于谦一方面收集溃散的士兵,另一方面从各地调集军队入京勤王,迅速充实了北京的防御力量。
他还加强了城防工事的建设,加固城墙,增修防御设施,储备粮草和兵器,为抵御瓦剌的进攻做好了充分准备。”
“1449年10月,也先率领瓦剌大军逼近北京。
于谦亲自披挂上阵,指挥明军在京城九门之外与瓦剌军队展开激战。
他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激励士兵奋勇作战,身先士卒,极大地激发了明军的斗志。”
“在战斗中,明军多次击退瓦剌的进攻,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特别是在于谦的指挥下,明军利用火器等先进武器,有效地杀伤了敌人。
经过多次激烈战斗,瓦剌军队损失惨重,且久攻不下北京,士气低落。
此时,明朝各地的援军也陆续赶到,也先担心腹背受敌,被迫撤军。
北京保卫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成功保卫了明朝的都城,稳定了明朝的局势。”
“按理说,这样一位续命功臣,朱祁镇应该感谢,要不是于谦明朝估计已经走上南宋的道路了!
但是因为于谦拥立朱祁钰,惹来朱祁镇的不满,两人结怨还不止这一个点。”
“当时瓦剌俘虏了明朝的皇帝,觉得朱祁镇奇货可居,想利用他来要挟明朝,勒索财物、土地等。
于是,也先挟持着朱祁镇,来到明朝边关,让朱祁镇叫开城门。”
“朱祁镇在这种情况下,曾听从也先的要求,试图让守城将士打开城门。
比如他到宣府城下叫门时,宣府守将并未轻信,严格遵守于谦给的命令,严词拒绝,才未让也先阴谋得逞。
朱祁镇就把人家给恨上了。”
说到这里,汐汐嘴里‘啧啧啧’出声。
“朱祁镇还有‘叫门天子’‘瓦剌留学生’的外号,这个可是堪比宋朝靖康耻的呀!”
血压高了,完全高了!
从太祖到宣宗,无一不在喊太医。
“明朝的危机过了,可是于少保为自已埋下了祸根,后来的朱祁镇在孙太后的多方疏通下回到了大明,当上了太上皇,景泰帝朱祁钰就是心软啊!
你把他当哥哥好好地养着,结果人家蛰伏来了个夺门之变联合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又当上皇帝了!
你死后还没葬进十三陵呢!”
“这朱祁镇挺难杀的哈!
要是我!
哼!”
李世民听到这里非常的疑惑,为什么不斩草除根,后患无穷啊!
朱祁钰看着下首望着他的大臣,心里正在考虑要不要噶了这个哥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