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舅舅家,不用干活,吃得也好。
这件事只是生活中的一点小插曲,赵林很快就忘到脑后。
其他人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他已经开始忙着干活。
想要大规模养鸡养鸭,鸡苗鸭苗来源就得提前寻找,还得早点去找牙行打听。
牙行倒是很欢迎生意上门,但是赵林的要求他们也很办到。
上百只的鸡苗鸭苗,他们倒是能收购到,但是买到不好运输,中间损耗太大,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这生意不能做,没人会费心费力做亏本生意。
不用再跑其他家,去再多牙行问都是一样的回答。
赵林没想到是这个答案,不死心又跑了一家牙行。
果然还是一样的答案,大家都不想做这笔生意。
甚至有牙行的人劝打消这个想法,有钱人家的庄子上都没有一次性养上百只鸡鸭的例子。
他一个人普通农户,拿什么养。
鸡鸭一不小心染病,一只只全部死掉,这个损失他能承担得起。
赵林知道养多了鸡鸭很容易生病,但是他不是关起来养,而是放在山上散养,应该会好一点。
为了养殖,他可是提前把各种防疫办法都想到了。
准备这么齐全,却没有鸡苗鸭苗。
实在不行他就自己想办法人工孵蛋,他隐约记得孵蛋的温度和人体的温度差不多。
好像还看到男子孵蛋成功的新闻,那人就是把自己当老母鸡用。
他也可以试一试,没有温度计,靠手感试一试,万一成功了。
真要成功,他不用养鸡,靠着孵化小鸡的法子也能发家致富,说不定比养殖更赚钱。
这是个路子,他决定回去就试一试。
回到家他把自己的想法和王秀英提了提,要想家庭幸福和美,一些大事做决定最好还是先和另一半商量。
他是一直奉行这条原则,哪怕每次王秀英都说好。
他也是第一次人工孵蛋,也不敢孵太多,先用家里的蛋做试验。
把自家的鸡蛋全都拿出来挑选,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化,只有那些受精成功的才行。
一个个鸡蛋拿出来对着光照射,黑点还是很明显,他也只会这一个鉴别方法。
有些厉害的农村老奶奶还能从蛋壳外表和颜色辨别,他是没有这个本事。
一篮子鸡蛋,有黑点的鸡蛋差不多,看样子家里仅存的那只大公鸡有点没用。
鸡蛋挑好他才想起来最重要的事,家里没有合适的房间孵蛋。
他得先改造一间房,最好和其他房间隔开,没有其他人进入,保证干净卫生整洁。
家里的空房子,但好好的房子拿来孵蛋有些太败家,还是临时搭建一间更好。
正好建房子的同时把壁炉修好,他可没打算亲自孵蛋。
用人孵蛋的方法是简单,却太费人。
在屋里装个壁炉保持温度,比起用人的体温来孵蛋更方便节约人。
会修壁炉全是学来的经验,都是小时候家里,看着家人怎么修建才知道大概原理。
现在想在家里建一个,还得一点点回忆,中间有一点小错都可能要返工。
好在也不急,天气还冷,小鸡晚一点出来也行,他可以慢慢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