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忙,大点的孩子也被家里抓着干活,剩下一群小点的毛孩子可是闹翻天。
十几个孩子,每天顶着大太阳跑来跑去,也不怕晒。
中午最热的时候还跑去玩水,有胆大的甚至还下河。
没有大人看着,都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不仅没人制止,剩下的还有样学样,也跟着下河。
最后还是被到河边洗东西的老太婆看到,跑去告诉各家大人,才把孩子们捉回去打了一顿。
打完才问:“还去不去河里玩水?”
村前那条河最深处有两米多,别说小孩子,就是成年人掉下去都能淹死。
吃了家里这么多粮食养大的孩子,要是淹死就白白浪费几年的粮食,必须要狠狠打才行。
大毛和二毛也在挨打之列,被打之后,俩人不仅不反思,反倒和其他孩子凑在一起商量,家里大人不让他们下河,那他们去池塘玩水总可以吧。
“我二叔家的池塘里还有鱼,我们去捉鱼玩,还有荷花,也不知道能不能吃。”
大毛说完还舔了舔嘴。
鱼他不敢捉来吃,摘荷花吃应该没事吧。
二毛也赞同:“二伯最好了,家里有好多吃的,他肯定不会打人。”
兄弟俩都说行,其他孩子也没多想就答应跟着他们一起去池塘里玩水。
第一天没事,一群毛孩子没抓到鱼,也没摘到荷花,却摘了许多荷叶当伞玩。
一个顶着一片大叶子遮阳,等赵林发现的时候已经迟了。
他跑去藕田看了看,一下子少了十几片叶子,也不知道要死多少藕。
他气得不行,不能对孩子动手,就一家家找上门,让家长管好自家孩子。
这次是他事先没说清楚,下次谁再敢动手摘荷叶,就等着赔偿。
没人把他的话当玩笑,谁想赔钱。
不赔,以前他们不敢,有了秀才小舅子,他们更不敢。
白天在家累了一天,天黑到家还要管不听话的孩子,没别的教育办法,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打。
打到记住教训为止,以后不仅不能摘荷叶,更要离那一片远点。
跑过去玩都不行,万一藕田又有什么事,被赵林找上门怎么办,他们可赔不起。
十几家都是这样教育孩子,大的小的都要记住这个教训,不听话就继续打。
“别打了,记住了。”
一群孩子不停发出鬼哭狼嚎,就怕家里大人再打。
孩子们都是不记打的,挨打的时候答应得好好的,第二天又忘记家里大人的交待,和大毛、二毛玩到一起,又被俩人勾着去藕田玩水。
兄弟俩有这个胆子继续领着其他孩子去藕田玩水,也是没有挨打的原因。
赵林昨天也没漏下赵大麦俩家,只是不知道是他语气太轻,还是俩人听岔,俩孩子明显没有挨打。
他也没想到这群孩子还敢再去,也就没守在藕田。
好在兄弟俩虽然有下水,却不敢再摘荷叶。
没有他俩带头,其他孩子更不敢摘,昨天挨得打还记得。
背着家里大人玩水,只要不被发现就没事,池塘的水不深,肯定不会淹死。
一群孩子为自己的好主意沾沾自喜,打算以后中午最热的时候都到藕田来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