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游移了一阵,下马问讯路人。然后上马带缰,择道而行。
万临山听见老和尚问的是码头。心道。还是入川。
虎牙码头甚宽,一排排停了不下二十条货船。更有两艘趸船,用来上下装卸。与其城镇相配,犹显恢宏。
老和尚再次独去问讯时,声音虽低,但码头答话之人声音却甚大:“不巧得紧,客船每日辰时启航。今日错过,大师要等明日了。”
万临山心道,要在虎牙呆一天了。
老和尚只好将万临山带至一客栈。临进门时,解开万临山穴道,特别嘱咐道:“万施主武功远非老衲对手,切莫作无谓的打算,以免伤及无辜。”
客栈中,万临山与老和尚静坐无言。寂寂之中,听外面人声鼎沸,不知发生了何事。
至午时,老和尚才带万临山至大堂择席坐定。老和尚招呼堂倌过来,道:“老衲要一碗青菜豆腐汤,三个馒头。”又向万临山道:“五十文钱之内,万施主随意。”
“五十文钱?”堂倌道:“大师或许不知,今日中午颜大善人要光临本店。本店中午所有食客的费用,颜大善人全包了。不用自己掏钱了,尽可多要些。”
老和尚道:“沽名钓誉之人,世间难免。老衲依旧,万施主随意。”
堂倌道:“大师可认识颜大善人?”
“不识。”
“既然不识,怎见得颜大善人就是沽名钓誉之人呢?出家之人可得修口啊。”堂倌道。
“阿弥托佛,确是老衲的不是。”
万临山问道:“这颜大善人是怎么回事啊?”
堂倌道:“客官你可算是问对人了。小的土生土长,这些事情全都清楚。那颜大善人,乃是京都吏部中郎将。三年前告老还乡回到虎牙。以前如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颜大善人回乡之后,广置良田,以极低的租金给佃户耕种。他还兴建了十几条街的店铺,也以近似于零的租金租给乡邻。每逢天灾**,颜大善人还专门进行周济。无论哪位乡亲有难,只需求上门去,颜大善人无不慷慨解囊。那可不是小打小闹,真是花了血本的。这不,适才听说颜大善人要来此地,沿途乡亲主动洒水扫地,黄沙铺路,为的就是能稍稍回报颜大善人的恩德。”
“原来是这样。”万临山道:“在下随便用些,回头小哥对颜大善人多说点就是了。”
“那哪儿成?那样做违背天地良心,会遭雷劈的。”
万临山道:“那就凭小哥作主,随便上吧。”
“好呢!”堂倌终于高兴地去了。
一会儿,就端上三道菜来。堂倌道:“这是一声雷,这是龙门叠金,这是锅酥牛肉。客官你一人,上多也不太合适。您看这样行不?”
万临山从未见过此等菜肴,道:“这得花多少钱哪?”
“不多不多,加上大师父的,一两三钱而已。”
老和尚说道:“你去侍候别的客人吧。”
堂倌一走。二人便相对无言,均默默用餐。不一会儿,便听外面喊到:“颜大善人到!”敢情这家客栈还专门遣有一名堂倌在外守候。
万临山和老和尚齐向门口望去。见一乡坤,头戴藏青色瓜皮帽,上穿褐色绸衣,下配黑色长裤,足登软底布鞋,一副很平常的样子。照刚才堂倌所言,这位颜大善人应很有钱才是。见面一看,连随从亦只有两人。虽不能说寒酸,也绝不会富到哪里去。
掌柜急急从里间出来。道:“金华兄大驾光临,小店蓬筚生辉呀。来来来,雅间请!”
该店规模不是很大,所谓的雅间,其实是用屏风隔起来的大堂一隅。故此里边的言语,万临山亦能听清。
但闻掌柜道:“这便上饭菜么?”
颜金华道:“不忙,我还要等一个人。”
之后便再没了声音。
老和尚吃完了,却并未催促万临山。其实万临山也知道,明日辰时才能乘船入川,现在正好无所事事。便将手一招,让堂倌为老和尚泡了壶菜。
“谢天谢地,姑娘终于来了。”雅间里忽然传出声音。
“最近事急,不知颜老伯召唤有何要事?”一个姑娘的声音道。万临山和老和尚均未注意她是何时进店的。
但闻颜金华说道:“特向姑娘问道。”
“问道?什么问道?”姑娘的声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