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女主三国石晶蓝讲的什么 > 第155部分(第2页)

第155部分(第2页)

……

先把水军训练成合格的陆军,这个主意田兰是没有想过的。不过,此时势若骑虎,也只得照办了。而要陆军那边派人过来训练,蒋钦和周泰说了是不能算数的,又只得田兰亲自走一趟。故此,送走陆议之后,田兰略微休息了一下,就带着亲兵,赶到了曲阿。

见了于禁,田兰说了派校官帮忙操练水军的事情。于禁一听,大为赞赏,说此举非常高明。谈着谈着,于禁才知道新请的陆议只是一名八岁的小孩,不由得大为惊奇,乍舌不已。

于禁这边,早就有过往建业派校官帮忙操练衙役的先例,因此驾轻就熟,很快就定好了人选。田兰正准备带着这些人返回建业,听到一声呼喊,原来是太史慈来了。

太史慈跑到近前,道:“兰帅,发生了情况。原来我们放掉的孙策,兰帅还记得吧?”田兰答道:“记得啊。他怎么了?”

太史慈又问:“那孙策后来的情况,兰帅也知道吗?”田兰道:“知道一点。说是他抢了顾家的钱财做善事,弄了个好名声。又有人投奔,有两千余人了。”

太史慈道:“最新的情况是,吴郡旁边的枫桥县,县尉对县令不满,勾结了孙策,里应外合,占了枫桥县。”田兰道:“占了一座县城啊。吴郡旁边的,那就与我们的治下有一定距离了。对了,占了枫桥县之后,是孙策做主,还是那什么县尉做主?”

“是孙策做主,”太史慈道,“或许那县尉与原来的县令有什么私怨。杀了县令之后,那名县尉就不知所踪了。”田兰又问:“吴郡对此事有什么态度?”

太史慈道:“吴郡肯定是不能同意的。但那孙策这段时间却又把名声弄得特别好,吴郡若是派兵围剿,也是很不方便的。所以暂时还没有听到什么动静。”

田兰再问:“那你把我叫住,是不是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太史慈道:“的确发生了事情。我们没想到,那孙策的家眷就住在曲阿城中。好大一家子人,已经被接走了。等我们发现的时候,就已经追不上了。”

……

于禁插言道:“看样子,那孙策是想要稳坐枫桥县了。所以,这才接了家眷。”太史慈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兰帅,您说,我们任由他驻扎枫桥县吗?”

田兰道:“枫桥县,离我们那么远。首先沉不住气的,应该不是我们,而是吴郡的严伯虎。孙策接家眷,很可能只是向世人说明,他只想占据枫桥县。而实际上,他要打吴郡。”

太史慈道:“打吴郡?恐怕不行吧。吴郡再怎么说,也是郡城呀,一万兵总会有的。而孙策这边,占了枫桥之后,最多不过三千人吧。怎么打得过呢?”

田兰道:“当初的建业,城内有兵三万多,他七千人还不是照打不误。”于禁道:“不错,孙策一定是在等吴郡露出什么破绽。而只要吴郡的严伯虎有什么行动,孙策就一定会趁隙进攻吴郡。”

第二卷 第230章 杀了严舆

第230章 杀了严舆

田兰说中了。孙策的确是这么想的。田兰怎么具备军师素质了?没有。田兰无非是又把“万事反着来”的原则又活学活用了一回而已。于禁、太史慈都认为孙策是想要稳驻枫桥县。于是田兰就说不是,说孙策想要进攻吴郡。只能说是歪打正着,又被她瞎蒙了一回。

既然是这样,那么又该怎么办呢?照田兰的语气,孙策不仅敢攻,而且多半是能够攻下吴郡的。因此,太史慈道:“兰帅,你看我军是援助吴郡,还是抢在孙策之前,攻取吴郡呢?”

这可难住了田兰了。田兰不知道怎么办,因为这些事情都是田兰的计划之外的。田兰的计划之内,就是组建水军。田兰早就把孙策抛到脑后去了。像这样的事情,田兰一般的做法是先让郭图说,如果说得精彩,田兰就照做。田兰照做的时候,往往会在大的方面“反”一下,而小的方面,则完全施行,一点也不反。

这个时候,郭图没在。既没在建业也没在曲阿,而是到下面的某个县去了。而且还不一定是哪一个县。郭图此行。是要走好几个县的。如果派人去找,相信短时间内,是肯定找不到的。因此,田兰就说:“这么办吧,我们的军队,不断派出侦骑走在前面,大部队缓缓跟进。如果孙策离开了枫桥去攻吴郡,我们就占领枫桥。如果接下来孙策又离开吴郡去攻会稽,我们就占领吴郡。先就这样吧,后面的事情到时候再说。”

太史慈又问:“那我们带多少人合适呢?”田兰道:“这得看文则的了。”于禁则说:“我这边,没有限制。士兵的训练,已经告一段落。可以全军出动,也就当作一场实战演练吧。训练场上的兵,总归是要拉到战场上去的。正所谓百战之师,都是打出来的,而不是训练出来的。”

田兰道:“好。那你们就准备吧。我先就不去了。我要忙水军这边的事情。我会让建业那边多派些衙役过来镇守曲阿的。等到水军那边理顺了,我再来找你们。”

商量妥当了,然后分道扬镳。田兰带着那些练兵的校官返回建业。而太史慈、于禁这边则进行发兵之前的辎重方面的准备。

……

孙策的家眷住在曲阿的事情,田兰他们是不知道的。在兵荒马乱之后,城门总是要开的。于是,孙策就派人顺利地家母亲、弟弟、妹妹及叔叔等几十人接出了曲阿。出了曲阿之后,一行人并没有掩藏行迹。人数太多,如果要掩藏行迹,也是非常困难的。而孙策就是要给世人一种假象,表示自己很知足,自己就想要一直在枫桥县驻扎下去了。

如果孙策真的就一直在枫桥县驻扎下去,对于田兰来说。一点影响都没有。但对于吴郡则不是。吴郡与枫桥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平时的小商小贩就常常返来于两地之间。百姓之中,还有亲戚往来。这让吴郡的严伯虎总感觉是如芒在背,很不舒服。

严伯虎这边有兵一万。如果仅按兵计考虑,那是绝对占据上风的。但是,孙策那边则弄了个好名声。自从请郎中那件事情之后,孙策就一直是好名声了。进驻枫桥县之后,由于枫桥县本来经济就比较繁荣,各种税赋不断,出产也丰富。因此孙策一直有好做名声的本钱。这样的好名声,让严伯虎十分为难。

士兵,讲的是服从。这在现代是比较明确的,而古代却并没有服从。这时代的表现就是,当士兵认为理所当然的时候,就理直气壮,士气高昂。当士兵觉得于理有亏的时候,就会畏缩不前,就会打败仗。因此,孙策的好名声,还不仅仅是百姓是否支持的问题。那个名声直接关系到了士兵的士气。

现在,孙策大张旗鼓地把家眷接到了枫桥。严伯虎的感觉是,这个孙策是跟自己耗上了。没办法。严伯虎就退而求其次。派遣了弟弟严舆,专程到枫桥县求见孙策。

……

严舆此行,也是正大光明的。严伯虎既然做了让步,那就是要让百姓们看见。否则就算是锦衣夜行了。严舆到了枫桥县,报了上去,孙策亲出,置办了宴席,请严舆喝酒。周瑜、韩当作陪。

对于严舆的来意,不用问,周瑜就能猜他个八玖不离十。严伯虎忌于孙策的好名声,不能发兵攻打枫桥县,因此,严伯虎肯定就只能认可孙策的县令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