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图道:“适才士兵的报告,你可能没有听清。敌军目前,不仅举哀,而且还在收拾东西。看迹象,应该是准备拔营开路,转到曲阿去。”
田兰问:“那就是说,他们不会剩夜攻城吗?”
“应该不会,”郭图道,“经过检巡各处战场,我发现,东城门外的尸首,也就是目前敌军阵亡的将士,他们极其缺少盾牌。目前他们只有七千士兵,我军以一千弓箭手。再加一千辅助做事的俘虏兵就能够守住城池。故尔,我想他们是准备让我军去追。”
“让我军去追?”田兰问,“公则是说,敌军会在追击的路上设下埋伏吧?”郭图道:“确定无疑。”
田兰道:“那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就不追了吗?”郭图道:“追亦可,不追亦可。”
“可不能对我弄什么玄虚,”田兰做了个鬼脸:“小心我鞭子抽你。”
“别,我知道你说打就打,饶了图吧。我这儿立刻便说,”郭图道:“我问了一下投降的士兵,知道了一些情况。孙策这支军队,成军不久,士兵大部分都是降卒,缺乏战力。其将领,有黄盖、韩当两员老将。据说是跟孙策他爹孙坚的。有个周瑜,据说是孙军的把兄弟。还有两员点将,蒋钦和周泰,是长江水面上的悍匪。这两人是新近投靠的,忠诚度还不高。最后还有一个陈武,这人本是寿春的武将,是冲着周瑜的面子投降的。这样的敌军,无论动还是不动。无论居于山野还是把守城池,我军均能够轻易破之。故此我说,追亦可,不追亦可。到底追,还是不追,或者说,我军到底怎么打,得取决于田帅准备把敌军怎么样。也就是说,是全歼,还是部分招降。”
田兰问:“我全招降行不行啊?”郭图道:“不行。孙策这个人,据说,已投过袁术。也就是说,他在落难之时,也能暂忍一时之辱。我军若将其逼上绝路,全招降也许是能够实现的。但是,稍有风吹草动,孙策就会另立山头,转而他去。他已经这么干了一次了,所以一定会干第二次。这样的人,绝不能招降。”
“那就只能杀罗?”田兰道,“早知道上午那一箭就射死了他了。”
郭图道:“非也,非也。没有射死,也是好事。孙策其人,自恃其勇,刚愎自用,专横跋扈,不善纳言。他活着,他的部下或许恨他;他死了,他的部下就会转恨我军。故此。宜先俘获其部下,最后再取孙策。”
“他的部下很厉害么?”田兰问。
“这个还不甚清楚。”郭图道:“应该是有好有差吧。”
田兰想了想,道:“那我就全力搏杀,对孙策本人网开一面好了。”
……
田兰的辎重留在建业。城内戒严。每道城门让一千士兵建业降兵巡守。剩下一万六降兵都在军营。田兰共留下三千士兵,其中两千士兵看守军营,一千士兵巡城。如此的配备,也就是能够保证对建业城控制的最低配备了。再低,就危险了。但是,这种低配备却不怕外敌。当外敌来侵之时,反而会降低建业降兵哗变的可能,反而会让降兵们迸发出战斗的力量。
建业城东,孙策营地往东,约两里,南边就有一个小湖泊,道路改往东北。约十里,迎面一道山脉拦住,道路又转向正东。再过一里,便是一个浅谷。浅谷的北面是北崮山,南面是小红山,谷长约五里。过了这个浅谷,再往东就没有什么适合设伏之处了。
于是,孙策的埋伏就设在这里。孙策士兵共有七千。如果抽出去用于埋伏的士兵多了,剩下的士兵就少。剩下的士兵如果太不像七千人。就非常容易被追击的建业守军识破,不来追赶了。因而,孙策就抽了两千精锐设伏。剩下五千士兵慢慢撤离。那两千士兵说是精锐,其实就是最初周瑜招募那兵。因为时间最久,所以最靠得住。
孙策那边先一步出发了。剩下的五千士兵大张旗鼓,慢慢腾腾地拔营。时不时地爆发出一片哭声,就相当于打广告:我在这里。
然后,建业城听到了他们的广告,打开了东南北门,士兵自三道城门涌出。
……
东门出来的,有六千士兵。六千士兵又分为两起。甲丙两队往正东偏北的方向,直插十里沿湖斜路。另外四千士兵,则直接往孙策营地的老位置前进。
根据移动靶原理,实际上当田军到达的时候,孙策的五千士兵也正好到达十里沿湖斜路。因而甲丙两队将与五千孙军交战。而另外四千士兵到达孙军原来营地的时候,那里应该已经没有人了。于是,他们将继续前进,自湖泊的南面绕过去,到达小红山的南面。然后翻过小红山,对于可能存在的孙军伏兵,实施打击。
北门出来的四千士兵,出城之后,沿长江江岸往东北而行,至幕府山的北面。幕府山山脉,最高的劳山山峰,高度也只有六十丈,是一座非常小的山脉。他们将翻越幕府山,到达北崮山。从北崮山可能有的伏兵的身后,实施打击。
南门出来的四千士兵,出城之后拐向东面。他们并没有交战的任务,而是直插曲阿。
太史慈、于禁,分别率领甲队和丙队。其余各队,都由千夫长指挥。
……
孙策的计策拿出来之后,除了周瑜,其余将领都觉得挺妙。很多天都没有打仗了,人人都憋了一股劲。建业城太卑鄙了,就这么躲在城里,靠弓箭射人,都不敢出来单打独斗。怎么骂都不出城。好了,这下好了。有孙策的计谋,建业城的薛礼总该出来了吧。因而,将领们普遍都对晚上的战斗充满了期望。
周瑜事后也想了想孙策的这个计谋。周瑜吃不准建业的薛礼到底会不会出城追赶。不过,周瑜也认为,薛礼不出城则罢,孙策这边无非就是白忙活一场;薛礼一旦出城,多半是跑不掉的了。
周瑜、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六将都在军中。伏兵仅孙策一人带队。军中弄了个空棺,代替孙策的位置。晚饭吃过。天色暗了下来,夜幕降临了。孙军全体出动,向东撤退。
走在最前面的,是仪仗队。当然,这是士兵们临时客串的仪仗队。主将死了,总是有些排场的。走几步,哭一声;行几程,洒纸钱,都有讲究。
约两里,到了湖边。拐向东北,继续前进。边走边为莫须有的亡灵超度。
这一段斜道共有十里。之后,向东一里便进入埋伏的所在。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在这段斜道将要走完的时候,被建业薛礼军追到。然后装作逃跑,建业薛礼军追击之中必不防备。然后由孙策掌握时机,在合适的时候突然杀出。大队再返身冲杀。那样一来,必获全胜。
很顺利,就在十里斜道走到八里的时候,周瑜听到了建业城方向传来的脚步声。此时,周瑜等将按照举哀的排场规矩,走在队伍的前端。又因为此行并非举哀,而是作战。队伍过长,将不利于指挥。于是,就弄了个十人一排。队伍不长,只绵延一里。只到脚步声之后,周瑜下令,让将领们回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