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除此之外,楚凤歌在文章上还提到了另外几种赈灾手段,比如京都缺乏清洁工,也就是倒粪工,大多数百姓是不愿意做的,但灾民们不同,他们只要有一口饭能吃能活命就行,还会怕什么赃不赃?
以文章上的各种赈灾手段,自然能让这些灾民渡过最困难的时期。
这也是楚凤歌在引诱灾民来京都就想到过的,他要利用这些灾民打击杨党,却也不能利用完就不理,这有违他的良心。
……
“公子好聪慧,竟能以这种办法赈济扬州的灾民,公子一定是天上文曲星下凡!”
吴怜站在楚凤歌身后,一边给他按摩着肩膀,一边夸奖自家的公子。
“还有那两首《悯农》,怜儿听了真的很感动。”
楚凤歌问道:“怜儿,你读过书?”
吴怜道:“以前读过一点,其实我不懂诗词,却能听得懂公子那两首诗,真的很奇怪呢!”
楚凤歌知道,这吴怜是徐州人,也是家乡出了天灾,流浪过来的,母亲心善,买下来当婢女。
楚凤歌笑道:“你听得懂,会写吗?”
吴怜蹙着浅眉道:“我,我不知道,我爹爹是农夫,哥哥是童生,只跟哥哥学过几个字。”
楚凤歌道:“那你写出来看看。”
吴怜当即来到桌前,拿起笔书写了起来,令楚凤歌诧异的是,她的字写的很好看,两首《悯农》,只是错了“粟”
和“锄”
这两个字。
见楚凤歌惊讶,吴怜还道自已写的不对,忙道:“公子,是不是怜儿写的不好?我,我没读过什么书……”
楚凤歌笑道:“没有,写的很好,怜儿,今后你就跟公子读书,公子教你写字。”
吴怜脸上露出一抹喜色,又犹豫道:“会,会不会影响公子读书……”
楚凤歌道:“怎么会,来,我告诉你,你错了两个字,这两个字应该这么写。”
当下,楚凤歌拿起笔,将“粟”
和“锄”
两个字写将出来,又让吴怜写一遍。
吴怜写完,楚凤歌看了一眼,道:“不错。”
虽然只是一句轻轻的夸赞,但吴怜却跟吃了蜜糖似的,不禁脸上露出笑容。
楚凤歌又从书本上挑了一首诗,教着她识字,很快就发现,吴怜记忆力极好,诗词只要读个两遍就能记得住,甚至默写也错的不多。
这让他一阵汗颜,自已上辈子读书时要是能有这种记忆力,也不至于每次背诗都得背得头痛。
待写完两首诗后,吴怜突然低声道:“公子真好……若天下的女子都能遇上公子这样的好人便都可以识字了。”
楚凤歌笑了笑,突然意识到什么,脑海里一道亮光一闪而过。
他突然间涌现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倘若能够做成这件事……
只是想了想,大虞男女等级森严,以如今自已的身份,想要做到这件事还太难了,不过未来却未必做不到。
教吴怜读了两个时辰的书后,楚凤歌微感疲倦,抬头见天色已晚,便上床睡觉。
然而这个时候,吴怜却除去外衣,只留贴身小衣,红着脸钻进了被窝。
楚凤歌顿时愣了一下。
……
唉,突然感冒了,昏睡了一下午,晚上强撑着码字,所以这一更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