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很快就找到了海水稻的稻田,点开街景图
——一片360°无死角的的稻田图出现在屏幕上。
……
万朝百姓的眼眸中都闪烁出了震撼。
实验田里的每一颗稻谷都是高高立起,重重垂下,沉甸甸的,颗粒饱满!
几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呆住了好一会儿。
谈论起这从来没有见过的海水稻:
“好多的稻穗……每株起码有300多颗!
比我平常种的稻谷还要多好几倍!”
“戈壁里面养海鲜,荒漠里面种水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而是别人告诉我的话,我一定会认为他脑子有病。”
“这种海水稻好像是那个叫什么杂交水稻之父的人研制出来的,他可真是一位神人啊。”
“能亩产650公斤的水稻……要是他能够生在我们的时代就好了,那样子的话我们也不愁饭吃了。”
“后人居然还嫌海水稻难吃?有能亩产650多公斤的水稻谁管他好不好吃啊。
饥荒之年有的吃就不错了,难道这海水稻还能比树皮、草根、米糠这些东西还要难吃吗?”
老农用着一种像是看待没吃过苦的富家少爷的态度评判着后人。
也就只有他们这样生活在富裕时代的人们才会忽略食物的产量,去讨论好不好吃的问题了。
……
明朝。
朱元璋对一条评论很是在意:
“……嘶,这后人的脑洞还真是天马行空啊,种出了海水稻之后还不满足,还想种出沼泽稻,沙漠稻,高原稻,甚至还要种月球稻!
月球?是月亮吗?月亮上还能种水稻?”
朱元璋抬头望天,但现在却是个大晴天,太阳刺得他生疼。
……
农民百姓在震撼海水稻的产量。
而各朝将领,他们更在意的则是那份卫星地图。
刘斌在奥维地图上的每一步操作都深深的震撼着他们。
一个小小的四方形盒子,竟然能把整个华夏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全部都被标注在上面,只需要在那个搜索栏上搜索地名,就能够迅速找到地址。
并给出最佳行走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