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月宁坐在堂屋的旧桌子上翻译稿件。
高级翻译师需要翻译的稿件果然有些难度,但这点难度,还难不住她。
她甚至看到一处研究报告上,就目前技术使用的材料没有问题,但在三年后,发现有更好的材料,她随手就给改了。
改完,她也没放在心里,继续写了其他的。
这批文件要的急,程月宁写完,程长冬放学就蹬着自行车去了书店。
一天后,杨修业就收到了程月宁的稿件,交给下面校对员审核。
校对员走进杨修业的办公室,“杨主任,你来看程同志这份翻译稿。”
杨修业凑过去,“怎么了?”
“是这样的,程同志这份翻译稿件有一组词翻译错了,翻译稿件准确率就不足90%,就不合格,您看……”
杨修业本来就因为程月宁的能力,对她青睐有加,加上,知道她是程营的妹妹,对她更是爱护。
所以校对员拿不准,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杨修业也很意外,连忙去看。
程月宁的准确率一直很高,这还是第一次翻译错误这么多的。
杨修业仔细比对着原文,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绝对不是翻译有误的问题。
他有种强烈的感觉,程月宁的修改并非错误,更可能的是——改进!
他的心狠狠一跳,旋即他觉得不可能,程月宁一个小姑娘,怎么可能做到改进国外的研究报告?
但心里的这种预感越来越强烈!
他不敢怠慢,立刻将情况整理成报告,连同稿件一起,特别标注后上报给相关部门。
他特意用了与其他文件不同的文件夹,并在报告中强调了这处修改可能存在的重大意义。
然而,报告如同石沉大海。
上面似乎并没有对这份来自小地方的译者修改过的稿件给予足够的重视。
程月宁翻译的那些稿件,被随意地堆放在了文件处理室的角落。
杨修业心里着急,他一连催了好几天。
每次得到的回复都是千篇一律的“正在处理,请等待结果”
。
杨修业等不急,决定亲自去省城一趟。
省城翻译处的办公室里,杨修业说明来意后,接待他的工作人员卫国东有些不耐烦。
“每天收到的稿子那么多,你说的那份谁记得放哪了?找一份稿子如同大海捞针,你先等着吧。”
杨修业被这敷衍的态度气得心头火起,但还是压着性子解释。
“同志,我上报的时候特别标注了,是重大发现!
还特意找了不一样的文件夹!
你再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