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刚易折,做人就要像水一样,有力量又温和。所谓言为心声,一个人说话有分寸,有度有量,外圆内方,才是最大的善良。
说话懂分寸的人,无论对于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还是亲密家人,任何时候,都知道好好说话是我们能给予别人最低成本的善良。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他可以是一团暖人的火,也会成为杀人的刀。
语言是有情绪的,有温度的,不管是对陌生人还是对亲近的人,说话掌握好分寸都无比重要,它是一门做人的学问,也是我们毕生的修行。
只有谈吐懂分寸,知道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见好就收的人,才能拥有亲近的人际关系,在人生的道路上顺风顺水。
做事应该留余地,这也是他今天为什么虽然有心与吴家祖家叫板,却仍然答应归还吴家的12万两黄金的原因!
韦宝觉得,低调处世,退让三分,还是有必要的。
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颗完全理智的心,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会割伤所有使用它的人。”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在接人待物方面都要有所保留,不要把话说绝,也不要把事情做绝,容纳一些意外的情况发生。
这是对自己的完善,也是对他人的宽容。
人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自己的能力有限,尽量做到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给他人留余地,这是智慧,赢得的是人品和人脉。
那些说话咄咄逼人,做事从不退让的人,就没有多余的空间与余地,会把路给堵死。
韦宝并没有将话说死,没有说一定不还祖大寿的金子,也是给他和祖大寿都留下了一点退路!否则今天祖大寿不会放他离开吴府!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人满则骄。
为人处事的变通之道,就是凡事留点余地,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成全他人,成就自己。
韦宝在古代越是接触到了上流社会,越发的觉得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人格上要讲分寸,不能太卑,太卑可能会变成懦弱,也不能太傲,太亢又会咄咄逼人。
性格上要讲求内外协调,外圆内方,有理有节,不走极端,不偏激执拗,才是正确的为人之道。
提升说话之道,掌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感,是历来国学经典所推崇的主题。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文化涵养,说白了都是阅历与知识所赋予的。
阅历需要经年累积,不可一蹴而就,唯有知识,可以从古人的智慧中获取,品读国学,聆听大师的声音,用文化滋养心灵,就是最佳的自我提升方式。
人生就是一连串的抉择,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终会有成。
就业也好,择业也罢,创业亦如此,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而是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记住,逆境并不是尽头,而是更好的结果的一个转角而已。
不要是总为过去的事后悔,那你会很难继续前行。
不要沉溺于往事。活在当下,看向未来。
感觉忙个没完就对了,说明你正为前程奋斗;感觉总不如人就对了,说明正试图赶超。
感觉走得艰难就对了,说明你正走上坡路。
如果正感到迷茫或是辛苦,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
终会发现,拒绝放弃的那些努力,是多么值得。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假设,现实是一个一个真实的耳光,打在你的脸上,喊疼毫无意义,唯有一往无前。
现在的努力,辛苦,压力,承受的一切,都是为了攒够能力和本钱,去做自己更喜欢的事,去为自己争取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