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番吹出来,立马他在王部长和沈局长的眼里,就提升到了特殊钢冶炼专家的地位。
果然不愧是京师大学的高材生哈,这说起什么来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以前他们就是知道,日本人的特殊钢,比国内的特殊钢好,适合做高铁的车轮,轴承什么的。
可是人家的特殊钢,具体比咱们国内的特殊钢好在哪里,为什么会比咱们国内的好,还有咱们国内如果按照他们的手法生产,到底要花多少钱,用多长的周期,并不了解。
可是现在听李逸帆这么一说,感情也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而已,只要对工艺工序进行改进,咱们就也能生产出和日本人一样的车轮用钢,和轴承钢啊?
这下子王部长和沈局长就更高兴了,毕竟如果能够搞的定这些的话,那么他们今后在和外国人谈判的时候,就少了一个被那帮老外掣肘的地方。
而且使用国产的产品,这成本上可要比从国外进口降低不少,到时候这也能算得上是他们的绝对功绩之一啊!
“小李,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想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你们的工厂了,怎么样?你们什么时候能够拿出样品来给我们看看?”
王部长当场就拍板了,他本来就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干什么事情都不喜欢拖泥带水。
而李逸帆这边,当然要适当的打太极。
“王伯伯,你也知道,我们是刚进入到这个领域,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瞄准的是建筑用的特殊钢,主要经营的方向是防腐蚀,耐锈的一些高强度钢,之前没想过要做铁路部的生意。所以这关于轴承钢和车轮钢的技术方面,我们虽然有储备,可是还没打算这么早拿出来。如果要生产出来的话,生产线要做调整,工艺工序也需要调整,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他撒起谎来,脸不红,心不跳,就连王部长这样的老油条都给他忽悠住了,就连杨玉河也不能不对他是刮目相看。
“哈哈,这个我们了解,不着急,反正最近三年之内,只要你能够搞出来你所说的那个级别的样品,你可以随时来京城找你王伯伯……”(未完待续……)
981。 西太平洋集团
王部长,可是被李逸帆的这一番美好描述给迷惑住了,甚至李逸帆的讲解,让他突然有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现在的他还是铁路部的副部长而已,而现在他明年换届之后,担任铁路部部长的事情,已经是内定下来的妥妥的了。
他是个和以往的个级别的部长不一样的人,以往的个级别的部长,大多都是红色世家出身,祖辈上要么是开国元勋,要么就是铁路部的创始人之一,再不济之前也是在铁路部身居高位的人的子弟。
而他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寒门子弟出身,最早的时候,就是一个铁路养护工人,后来要不是因为娶了个好老婆也就完全没有他的今天。
而最关键的是,现在他的老岳丈已经是去了,今后再也不能给他提供更多的帮助了,所以在很多人眼里看来,他到了铁路部部长这个位置上,也就是到顶了,将来绝对没有可能更进一步了。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自己却并不这样想,他今年才五十多岁,再过十年,是要保养得到,也不过才六十多岁的年纪而已。
而这个年纪,在这个喜欢老人政治的国度里,尤其是对于高层而言,不过是正当年而已。
如果他要是能够在这十年之间,做出那么一点成绩,不,应该是一大把的成绩的话,将来自己入住中枢,不说去拼九大长老里面的位置,但是最起码进入到二十五位说的上话的委员的位列。应该不是不可能的吧?
只要能够到这二十五位委员里混迹一圈。那他就真的到了比他原来的老岳父还要高的高度了。甚至可以从一个后来者的角度,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家了。
对于这样的前景,他是非常渴望的,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他要在他在位的十年时间里,做好了高铁这件事。
现在他还没上位,而高铁的计划也不过是在谋划当中而已,可是就是这时候。这个突然间出现的李逸帆,就已经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你说他如何能不高兴。
这高铁用的轴承,车轮,还有弹簧,别看和那些什么集成系统比起来,好像是没什么技术含量,可是正是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却也正是最难的东西。
之前他考察了宝钢,鞍钢。可是他们的产品都不合格,他还专门问过宝钢和鞍钢里。负责冶炼特殊球墨铸铁的工程师,如何才能够达到人家日本或者西欧的水平。
可是那些个所谓的专家工程师,却是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问道后来,那帮人还不高兴了,最后有些资历够老的还真敢给他甩脸色。
没把发,谁让钢铁系统也是一个不弱于他们铁路部门的大系统呢?
而且他们铁路部门充其量不过就是他们的一个大用户而已,用量还不如华国船舶,和建筑行业,所以人家完全没有必要专门为了你,就去加大力度去搞什么更难的球墨铸铁。
可是如果要是为了这车轮和弹簧,或者是轴承,专门去向外国人购买,这又很有可能会在今后的高铁技术转让方面,被那帮外国佬卡着脖子,这也正是王部长所担心的问题之一。
还好今天这个意外出现的少年,算是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王部长很高兴,而另外一边的沈局长也是一样的高兴,如果不是李逸帆之前说,他们家的那个钢铁企业,现在还没调整好,估计他现在都忍不住想要过去他们的钢铁厂里参看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