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成语故事视频大全100篇 > 第5章(第5页)

第5章(第5页)

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吕布、刘表、公孙瓒、刘备等大大小小的军阀各据一方,为了争夺天下,连年混战。

这时候,博学多才的诸葛亮隐居在南阳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市西北部),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埋头读书,亲自耕作。公元二○七年,刘备因为自己力量太弱,连连失败,很想找一个有才能的人为自己出谋划策。因此,当他得知诸葛亮在隆中隐居的消息后,先后三次到隆中拜请,把诸葛亮请下了山并拜为军师。

诸葛亮出山,来到刘备军中,首先帮助刘备扩充了军力。不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攻打刘备。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诸葛亮利用曹军骄傲轻敌的弱点,在新野县城附近的博望坡设下了埋伏。然后,派赵云把曹军引到树木丛生的博望坡放起火来,曹军在火海之中,互相践踏,死伤惨重。埋伏的军队和诱敌的军队又乘势杀来,把曹军打得落花流水,死伤不计其数。

诸葛亮第一次指挥作战就旗开得胜,扭转了刘军节节败退的严重局面。《三国演义》的作者在第三十九回,用四句诗来称赞诸葛亮初掌兵权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说:“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后来,人们就用“初出茅庐”来比喻初露头角。现在的意思已有所不同,多用来比喻刚刚出来工作,刚刚进入社会缺乏实践经验。

城下之盟

“城下之盟”,指敌国兵临城下,逼迫被侵略者与之签订屈辱性条约。故事出自《左传·桓公十二年》。

公元前700年(春秋时期),楚国侵略比它弱小得多的绞国,很快打到了绞国的都城。绞**队坚守都城,楚军难以攻下,就在南门外驻扎下来。楚国大将屈瑕说:“绞国弱小而轻敌,轻敌则少谋略,我们可以让一部分人化装为打柴者上山打柴,以引诱绞国人出城。”楚人按屈瑕的办法做,故意使绞国人轻易俘掳了楚国三十人。第二天,绞国人争相出城,驱使被俘楚人上山为绞人劳役。这时,楚国派军队埋伏在北门外的山脚下,突然出击,“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打败绞国,迫使绞国签订投降条约,然后撤军。

“城下之盟”成语,由此而来。

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原意是把山上的野草和树木都看成是敌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时,北方强国秦国一心想吞并南方的东晋王朝。后来,秦王苻坚亲率号称八十万大兵南下攻打东晋。东晋派大将谢石、谢玄带兵八万前往阻击。苻坚很骄傲,认为晋兵少,不足一击。但前锋一交战,就被晋兵打败,损兵折将。晋兵进至八公山(在今安徽省中部)下,摆开迎敌阵势。吃了败仗,苻坚内心有些烦躁。一天夜晚,苻坚在他的弟弟苻融陪同下,到前沿登城暗察晋兵形势。他们一看,晋兵部阵整齐,将士精锐;再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象的意思)人形。苻坚面带惧色,对站在身旁的苻融说:“这都是敌兵啊!怎么能说晋兵少呢?”后来淝水一战,秦兵惨败,苻融阵亡,苻坚带伤狼狈逃回。

后人根据这段史实,概括出“草木皆兵”成语,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或多疑情状。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暴露于外,就感到寒冷了。比喻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生死与共。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公元前655年(春秋前期),晋国想消灭虢(读ɡuó国)国。但到虢国中间必须经过虞国。晋国只好派使者向虞国借道。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晋国要从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极力反对。他对虞公说:“虢国和虞国是互相依存的近邻,如果虢国亡了,虞国也就难以自保了。晋国是不可相信的,过去我们吃过借路的苦头,现在可不能再上当了。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虢国和虞国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但是虞公不听,说晋侯不会伤害虞国的。终借道与晋。

晋**队顺利通过虞国后,很快便将虢国消灭。晋军在回师途中,即赖在虞国驻下不走。不久,晋军袭击虞国,虞公被俘,虞国便随告灭亡。

超群绝伦

“超群绝伦”由“绝伦逸群”和“绝伦超群”变化而来,前者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后者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关羽为三国时代名将,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其余四将为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他对蜀主刘备赤胆忠心,立下许多战功。他斩颜良、除文丑(皆袁绍手下大将),过五关斩六将(皆曹操部下战将),都是威震敌胆之壮举,但他有个致命弱点,即骄傲自满。他之所以失荆州、夜走麦城,最后失败被东吴所杀,骄傲、轻敌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据《关羽传》载,刘备率兵西定益州(现在成都地区,当时指西蜀),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获知马超来降,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谁人可与马超相比。诸葛亮当然明白关羽的心思,写信回答道:“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意思是。马超(字孟起)文武全才,勇猛过人,一世英杰,可与汉初大将黥布、彭越之辈相比,可与张飞(字益德,后也称翼德)并驾齐驱,但不能与你相提并论,象你这样绝伦超群,谁都比不上。“髯”,即指关羽,因其须髯甚美,故亮这里以“髯”称之,表示亲切。关羽看完诸葛亮的复信后,十分高兴,当场将信展示给宾客观看。

“超群绝伦”,即超越所有的人的意思。“伦”指同辈人,“绝伦”即没有同辈可与之相比。

惩一警百

“惩一警百”由“以一警百”变化而来,出自《汉书·尹翁归传》。

西汉尹翁归任东海(今山东省东南和江苏省东北一带)太守,办事认真,执法严明。他对东海郡内的官吏、良民、坏人的情况都调查得清清楚楚。他对郡内各地的案件都是亲自审理。尹翁归还作出规定,凡是要严惩案犯,或是在每年的秋冬召开官吏大会进行,或是在他巡察各县时进行。之所以要这样,主要为了“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即用杀一个来警告成百人,使官吏、人民都服气,使那些行为不轨者都能感到害怕,从而改过自新。尹翁归到任,亲自处斩了历任太守都不敢惩处的郯县大恶棍许仲孙,震动了整个东海郡,全郡坏人、歹徒个个恐惧,不敢再触犯刑律,致使东海全郡在尹翁归任职期间,一直太平无事。

“惩一警百”也有写成“杀一儆百”的,意思是惩办一个人,警告多数人。

惩前毖后

“惩前毖后”由“惩而毖后患”变化来,出自《诗经·周颂·小毖》。

有人说这首诗是周朝成王写的。产生此诗的背景是这样的:武王姬发伐纣成功后建立了周朝。武王登基时间不长去世了。武王儿子诵继位,称成王。但成王太年轻,由武王弟弟姬旦(即周公)辅佐,处理国家大事。可武王的另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有野心,图谋不轨,便乘机造谣,说周公要谋害成王,自为天子。周公非常诚实,也豁达大度,为避嫌疑,离开了京都东去洛阳。但成王很信任这位叔叔,将周公请了回来。不死心的管、蔡二叔最后竟然与纣王儿子武庚勾结发动叛乱,阴谋夺取政权。周公率兵讨伐,很快将叛乱平息。这时

成王已大,周公便让成王自理朝政。为此,成王前往祖庙祭祀祖先。在祭祀仪式上,成王对文武百官讲了话,讲了前边历史的教训,同时朗读了自己作的《小毖》这首诗。“予其惩而毖后患”的意思是:我(予)要从前边的惩戒中吸取教训,谨慎办事,以防止后患。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故事,将“惩而毖后患”改为“惩前毖后”成语,以提醒人们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办事小心谨慎,不要再犯过去的错误。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