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寇之所以被称之为流寇,就是他们流动性大。抢完了就跑,一般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在流寇走了之后,朝廷再派官员过去,这地方还是朝廷的地盘。等朝廷经营好了,稍稍有钱了,流寇就会再来抢一把。
可是现在李自成不那么干了,已经不是抢一把就走了,而是开始安置官员。这样一来,他占领的地方可就不属于朝廷了,李自成是想彻底把这些地方直接变成自己的地盘了,已经不能被称之为流寇。
有了地盘就有了根基,有了根基,就有了决定性的威胁。就凭这一点,李自成也绝对称得上是雄才大略。除了他之外,也就只有张献忠后来这样干过,不过现在是没机会了。果然大浪淘沙,掏到最后的才是真金。
只是可惜,如今赵乾也只能看着李自成一点点的壮大,而抽不出太多的精力来。现如今太子军的大部还在围困张献忠,而剩下的也在紧急训练新军。新军尚未训练成功,难以发挥出威力。
“孙大人,如今朝廷内忧外患,李自成大势已成。如今看来,他是想以堂堂之师攻击京师,到时候京师危矣!”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李闯的确是一个极难对付的对手,咳咳!”
“孙大人莫急!”
如今躺在床上的,正是赵乾从死人堆里救出来的孙传庭。当日孙传庭被大军围困,赵乾派去保护的一千骑兵拼死力战,才将他救了出来,一路之上马不停蹄将孙传庭送到了南京。
一路之上,李自成大军团团围困,可谓是历经了千难万险才得以回来。到最后,赵乾派去一千骑兵,仅余三百人。而且连孙传庭本人,也是受了很重的创伤。
孙传庭身上的外伤倒还好,就是身上中了一种奇毒,导致他一直昏迷不醒。好在赵乾手上有朱睛冰蟾,可解百毒。一番诊治下来,可是将孙传庭给拉了回来。
可就算是这样,身子已经虚弱不堪的孙传庭还是在床上休息了好久。到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也只能勉强下床走走。至于上阵指挥,那是想也不要想了,没有三五个月是不可能了。
“如今朝廷局势越发的不妙,李自成的意图已经越来越明显,正如殿下所说,恐怕用不了多久京师危矣。只是可惜微臣这身子不争气,不能为陛下和殿下分忧!”
“孙大人莫急!我也深知孙大人忠君爱国。可是孙大人如今这身子还需要静养一番。等他日孙大人身体好了,待我大军归来,新军训练完成。我手下十五万太子军,全部调由孙大人调遣,定然可以一举建功!”
“多谢殿下!”对于太子军的战力,孙传庭那可是身有体会的。就拿他身边的一千骑兵来说,那一千骑兵跟在孙传庭身边,可是被他当做万人队使的,没少遭罪。能有这样的军队,不用多了两三万人就足够,他就不会像之前那么狼狈了。
“孙大人,我所虑者始终还是京城!”面朝北边,赵乾眼中充满了忧虑“京城乃是我大明心脏所在,若是京城出了什么事情,恐怕会天下震动。对大明上下,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太子殿下所虑甚是啊!”同样叹了一口气之后,孙传庭突然眼前闪过一道精光,激动的说道“不如就让陛下迁都,暂避李闯锋芒。待得太子大军整训完成,再北上不迟!”
“迁都?”皱了皱眉头,赵乾静静的说道“父皇脾气执拗,恐怕不会同意这样的意见的,不过这也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了。父皇听不进他人的意见,那我就亲自去京城一趟!”
有一些朋友提建议说不要把这本书写成无限小说,而且写的好像有些偏了,我想想也是。也是时候该写写主世界的故事了,所以加快一下进程,尽快结束碧血剑的故事。
最后还多谢大家的支持,也希望大家多多提一些意见,谢谢!
第五十二章没躲过去
“殿下,此人反抗朝廷,隐患极大,您为什么还要放过他?”
“我早就答应过李定国,人不能言而无信。再说了,一个被困于笼中的老虎,终究会被渐渐磨掉身上的锐气,对朝廷造不成什么大的威胁了!”
“而且能在乱世之中混得风生水起的,都有着各自的本事。抛开本身的立场平心而论,李自成,张献忠,还有北边的皇太极等等,的确都是一代人杰,都是值得尊敬的存在!”
“可是殿下!”
“好了,我意已决,你不用再劝了!”
在年关之际,赵乾就接到了阎应元的战报,张献忠算是被彻底的被拿下了。这一次阎应元是发了狠了,围着张献忠打了大半年,把两湖之地打的满目疮痍,实在没脸了。
赵乾把大部的战力都派给了他,结果他还拖了这么久还没被把人抓到,这脸都快丢尽了。在新年到来之际,阎应元誓要将张献忠拿下作为新年贺礼送上去。
可是纵然张献忠被层层围困,可就是拼死力战,也许连张献忠自己也清楚,他已经忽悠过阎应元一次了,这一次在面对阎应元这一招可能就不好使了。贸然归降,少不了要挨上一刀,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战死呢。
所以张献忠从始至终都没有派人来谈投降的事情,而是一个劲的严防死守。虽然在阎应元的打击下摇摇欲坠,可就是憋着这股气没有倒下。困兽犹斗的道理,阎应元还是明白的。
照张献忠这样的防守法,他倒是能凭借优势兵力打下来,不过可那肯定是明年的事情了。所以他采用了最为稳妥的办法,也是最为便捷的方法,招降!
面对阎应元的招降,张献忠也有些懵了。这对方主将几个意思,想要自己自缚双手然后一刀砍了。面对阎应元的招降,张献忠始终是犹豫不决。
一方面他深知只要一开门投降,结局肯定好不了。可是另一方面他也知道,对方实在是太强了,打起仗来简直不要命。就算自己再怎么厉害,恐怕也撑不了多久了。
不过张献忠虽然犹豫不决,但他身边的人一个劲的撺掇着他接受招降。现如今城破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硬撑下去对谁也没有好处。虽说投降有风险,但也有生还的可能,不投降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不如赌一把。
而且凭借他们多年经验来看,反正这种朝廷招降的情况,一般不会出问题。毕竟朝廷也要讲脸面,要讲信誉,而且自古杀俘不祥。面对他们的投降,应该不会动手才对。
就算是朝廷想要一绝后患,一般就是死领导。对于他们这些给人打工干活的,朝廷一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是运作的好,送礼送对了门,甚至加官进爵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众多手下的合力忽悠之下,张献忠也决定试一试自己的运气。这么些年了,他的运气一向不错。而且他也不相信,自己纵横天下这么久,就到此为止了。
果然在张献忠决定投降之后,阎应元非常热情的欢迎了他。这也让张献忠放下了心,看来阎应元还是个绝对的君子,这样的人还是很好忽悠的。可是张献忠没有调查过阎应元的背景,不知道阎应元是干典史出身,所以他注定要悲剧了。
典史,也就是相当于警察局长,天天跟罪犯打交道,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对付各式各样的罪犯,心眼也不能少了。阎应元既然上了一次当,那就肯定不会再上第二次了。
对于无奈开门投降的张献忠,阎应元没有立马翻脸,而是还跟上次一样,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好像完全是不计前嫌。亲切的拉着张献忠就是一顿狂饮,掏心窝子的一顿猛吹,直接就把张献忠给说的完全放下了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