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这种性格的父亲是习惯于隐藏感情的。即使是“爱孩子”,也会以“责备孩子”表现。不苟言笑的父亲让孩子心生畏惧。孩子也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感情。
事实上,哪个爸爸不爱自己的亲骨肉呢?只不过父亲被社会文化要求在家中要扮演着一个严厉威权的角色,“爱之深,责之切”,督促着孩子的进步。爸爸这种传统地表达关心的方式,孩子很难一下子就体会得到。因此,在孩子的心目中,这样的父亲是严肃的难以靠近的。这就是“孤独的父亲”。
今天的父亲们必须克服的一项限制,就是如何避免展现威权架式,愿意在家人面前表露情感。
好爸爸绝招:
“做父亲应严厉”的陈旧观念应该抛弃。
当今社会提倡轻松教育、快乐教育,孩子更愿意看到你的笑脸。
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非常重要。
用父亲特有的温柔来浇灌孩子的心灵。
8爱需要表达吗?
12岁的小涛从外面抱着篮球,快乐地回来了。可是见到父亲,他马上低下了头。
父亲:去哪了?(口气冷冷的)
小涛:外面。(觉得被泼冷水)
父亲:做什么?(像警察问话)
小涛:没有。(不想回答)
父亲:去做功课,不要一天到晚往外跑。(声音加重)
小涛:好啦!(不耐烦)
父亲们可知道,这样的亲子对话,是非常“肤浅的”、“不营养的”,甚至是有威胁性的。
这就是不讲话的父亲,他们平常很少跟孩子说话,通常只在子女做错事或行为不合自己心意的时候,才“大声呵斥”,平常他说的话“少得可怕”。
我们的父亲为什么不讲话?除了他自己没习惯说真心话,还有一大可能原因是他们说话尽是些“上对下的”,所以家人不愿意回话,以免自讨没趣。家庭跟其他社会组织最大的不同,在于“凡事以情为先”。外面的世界充满竞争、压力与冷漠,还好,回到家之后,相互支持、安慰,生命就会获得滋养。因此,家庭和谐的基础是“以情为先,理为后”。
可是父亲在家中多半不太表露情感,凡事只讲道理,不太关心家人的情感需求。父亲让家人觉得很“酷”。这是现在家庭常见的困扰。
人际关系的增进靠沟通。可是我们的父亲们多半不沟通。人际沟通需要发自内在一种喜悦(脸部表情是微笑的),传达一种“我很喜欢跟你说话”的信息。传统父亲可能早就忘了,生活本身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不需有任何条件的喜悦。
沉默的父亲不仅跟孩子相处时沉默,而且不习惯与孩子有“亲昵动作”。有时他也可能发表一下意见,但往往只顾自己侃侃而谈,忽略孩子的意见。通常父子间的交流都是话不投机,很难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其实,家人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慢慢学习而来的。我们是透过对彼此不断地沟通,才找出一个最合适的模式。因为如此,全家人都很了解彼此的脾气,该包容时尽量给予支持,该直说时会“理直气壮”,或委婉表达出来。这种适当的沟通方式,让家能成为家人最温暖的心灵避风港。
今天作为父亲,要让家人亲近你,不能再忽略了家人的情感需求。你知道当妻子的眼角有泪痕时,代表什么意义吗?你曾仔细欣赏孩子的笑声,与孩子同乐吗?孩子是脆弱的,很想从父母那里获得力量。若是父母稍微不注意,会让孩子受挫、受创。一个人之所以会感到幸福,是在他感觉委屈时,有人愿意关怀他的感受。父亲比较忽略如何去关怀孩子的感受。
父亲们知道有这些沟通上的问题吗?您想要改善吗?
实际上,每个父亲心里都是有爱的。只是传统男人不容易把爱说出口。
传统父亲要把真心话说出口,是需要勇气的。不过,当真心话说出口之后,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
好爸爸绝招:
孩子不需要一个沉默的父亲,让自己开朗起来。
从观念及习惯上改变自己,大胆表达你的想法。
沟通是双向的,不要置孩子于不顾。
说出“我爱你”,可以增加你与孩子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