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暮大笑道:“这位大人一语道破天机,贵国今日和本使商谈两国之事,可带着一丁点的诚意么?在你们心中拳头大才是硬道理,你们不过是想拖延时间,我知道你们正在对我大晋用兵,想占便宜?门都没有,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东西两线派去的兵恐怕是有去无回了,这几日恐怕战况吃紧,否则你们也不会坐在这里和我磨嘴皮子了,要是寿春被你们拿下了,我们还谈个屁呀。”
王猛目光严厉的盯着坐在他左手边的姜文,那意思是这样的消息韩暮是怎么知道的,显然姜文没有控制好韩暮。
韩暮饶有趣味的看着王猛和姜文的表情,叹道:“王大人,我越来越不佩服你了,你身为秦国辅却干出这样的蠢事来,需知贵国正在酝酿一场危机,您可曾考虑到么?”
王猛此时早已收起轻视之心,近日来加急战报传来,寿春城下七千鲜卑军全军覆没,慕容垂所率两外一部一万三千兵又杳无音讯,朝堂早已经吵得不可开交;西线邓羌所率两万人正兵临合淝县城下,虽然突破了淮南郡的防守,但是真正斩杀敌军仅有千余人,淮南郡晋军龟缩至合淝县合兵据守,邓羌正在打造攻城器械,恐近日方能进入攻城战,结果如何尚未可知。
自己虽极力主张不可对大晋用兵,怎奈皇好功业,心急的很,总想一口将晋国吞下,世间哪有那么容易之事啊,晋国建国六十余年自有其存在之理,岂是说灭就能灭的。
王猛心头烦乱,终于第一次诚心诚意的用温柔的语调道:“贵使对我大秦局势似颇有了解,且说说看?”
韩暮是个服软不服硬之人,见王猛好言好语,自然也礼尚往来,起身施了一礼道:“王大人,据我所知,贵国并非铁板一块,诚然,贵国新灭燕国,吞并大块土地和人口,国势强盛,一时无二;然而平静中有暗流涌动,强盛中需防隐忧,岂不闻古语云:强极则辱;燕国版图巨大,虽灭之但要彻底使民心顺服恐不易为之,鲜卑一族和羌人、氐人、还有汉人的融合是否已经如鱼得水了呢?燕国鲜卑贵族余党在龙城一带尚有根基,恐怕此根基不除,鲜卑族便一日不诚心诚意的归顺贵国,王大人手头恐怕这方面的密报不少。”
韩暮分析入微,在情在理,连王猛都听的入神,这些话都是他平日里心中所想,但是却得不到苻坚支持的地方,深以为忧;今日韩暮之口说出来,顿时让王猛心胸开敞,有出了一口闷气的感觉。
这些事连外人都看得出为什么皇就不管不顾呢?
王猛微微点头,示意韩暮继续说下去。
“贵国危机何止一个龙城慕容氏,今贵国东北有燕国余孽蠢蠢欲动,西北有西凉虎视眈眈,北方有代,西有吐谷浑,腹地中还有个喉中之刺仇池国,哪个是易于之辈?再加我大晋在南,正所谓东西南北中处处皆危机,我就搞不懂,你们自顾不暇还来不及,如何会蠢到对我大晋用兵?若这一次我大晋全国下戮力一心以此为契机全力北伐,东南西北各国闻声而起,贵国能挡得住么?我说的社稷之危,恐不是危言耸听。”韩暮言词清晰,一番分析浩浩然如流水,丝毫无所滞碍。
座秦国一方诸人个个听得满身冷汗,这些事情都是自家之事,平日多有耳闻,西凉和吐谷浑近日却有蠢动之势,连小小仇池国都于近期举行了阅兵仪式,显然是表明了一种态度。
王猛默然不语,韩暮所言这些他统统考虑过,作为军事政务监察大权独揽的二号人物,这些事若考虑不到,他也就不配做这个位置了,这些也正是他极力阻止苻坚对大晋用兵的原因之一。
作为苻坚的代表出席的皇弟苻融一直没开口,今日他原本就是列席,替苻坚记下会谈要事回去汇报而已,此时他忍不住开口道:“依着贵使所言,我大秦岂不是覆灭在即了?”
韩暮冷然道:“会不会覆灭,这是你们考虑的事,我只是将话说到这里。”
苻融沉默半晌终于问道:“依贵使看来,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危机呢?”此言一出,王猛脸色面了变,放着身边的辅不问,却问计于晋国小使,这似乎给人误解为是表达一种对王猛的不满,苻融虽官职没有王猛高,但是从远近来说,自然是皇的弟弟近于皇的臣子,况且王猛还是个汉人,并非氐族一员。
苻融也是心情急切,他性格敦厚,根本没有考虑其它,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韩暮笑道:“此事该问王大人,王大人其实比谁都明白。”
王猛终于知道这个二十岁的弱冠少年为何能年纪轻轻位居高位,为何晋国皇帝会放心的派他来出使,此人年纪不大但老成练达,初来时大殿之故意装着一副二愣子的样子,让众人对他轻视,从而假痴卖乖暗中连大秦用兵之事都打探的一清二楚,以姜文之能想看住他,那简直是一只羊想看住一只老虎,实在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耳。
此时连自己和苻融之间微妙的一丝情绪都掌握无疑,此子真是深不可测。
王猛笑道:“阳平公既然问计于贵使,还是贵使来回答。”
苻融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刚刚犯了个低级错误,忙转头朝王猛投以歉疚的一笑,王猛微笑以对,这个小插曲就算是过去了,苻融心中感激韩暮的暗示,不知从何时起,他和王猛对这个少年的看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韩暮不再推辞,侃侃而谈道:“其实很简单,贵国周边群敌环伺,最大的敌人是那个?”
苻融嗫嚅不答,韩暮笑道:“阳平公仁厚之人不便开口,我便替您答了,贵国心目中最大的敌人便是我大晋,恐怕在座的心里都是这么想的,除开我大晋之外,其他诸强哪怕联手攻之,我想王大人也不放在眼里,故而,秦国要想确保社稷安稳无虞,只有一个办法。”
苻融道:“请贵使明示。”
………【第二九四章 订约】………
韩暮挑了挑眉毛道:“与我大晋和平共处,方为策,然则贵国可得喘息之机平仇池、代、拒西凉、吐谷浑使之臣服,并可腾出手来将燕国余孽一举铲除之;如此这般贵国方算是江山坐稳,社稷暂定,到那时秦晋之间或有一战,也许那已经不是你我在座诸人所考虑的事情了…
王猛、苻融、姜文等人默然不语,心中深以为然,只是这小使为何如此热心,献策于秦,秦国强大难道对晋国不是一个最大的威胁吗。
苻融终忍不住问道:“贵使说的有道理,似乎目前时局只能如此,本人不解的是,贵使不怕我秦国强盛之后挥师南进么?”
韩暮微笑道:“我大晋立国已久,贵国皇还在为立足饱腹之地犯愁之时,先皇便已经创下不世基业;大晋立国数十年只有其存在的道理,若光凭一言就可灭之,岂非人人都能得天下么?两国好则百姓安居,世态平和则两国共荣;我们爱好和平,然若有虎狼之辈胆敢犯我,大晋数十万将士,数千万子民岂肯引颈就戮,倒时候咱们真刀真枪战场见,总比此刻暗地里耍阴招,使坏水来的光明正大;阳平公以为然否?”
苻融为他气势所迫,脸现出一丝尴尬之色,对于此次进兵晋国,他也颇有微词,但皇兄亡晋之心不死,王猛都没劝住,何况是他。
王猛哈哈大笑起身道:“贵使快人快语,深得老夫之心,这样,此次商谈便到此时;我们可共立公文,请秘监拟定条文,待我呈报皇批准之后,便可订立条约。”
当下秘监两名侍郎铺开大纸,韩暮和王猛你一言我一语互为补充,商榷措词,订立了两国互不侵犯条约,条约正文如下:
大秦帝国与大晋帝国两国为避免生灵涂炭万户悲歌之局,本着和平平等,共同繁荣之宗旨订立以下互不侵犯条约,并誓言共同遵守,皇天后土为证。
一、两国自本条约订立之日起休战,双方军队恪守本国边界,不可逾越,若有逾越国界之事,当违约论处,歼灭勿论;违约国不得以此事问罪于他国,并派使节前往致歉。
二、两**队之间当保持克制原则,万事以磋商为重,不得私自用兵,双方鸿胪寺保持常态接触,对突之事进行斡旋商讨,一国不得以蛮横理由强加于另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