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陈庄平安回来她才仿似活了过来,连忙起身迎上去。
“东西处理好了。”
陈庄简单说了一句声音带着疲惫,“暂时安全了。”
他没说具体藏在哪里不是不信她,而是知道得越少越安全。
“我去趟县城……”
他看到院子里那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心里有了计较,“昨天钱存了邮局手里还有点活钱。
我得去想想办法,不能光靠打猎过日子得找个正经营生。”
宋素素默默点头给他找了两个红薯:“路上吃。”
陈庄接过红薯心里微暖。
他跨上自行车两条狗立刻跟上。
有了自行车去县城的速度快了不止一倍。
他心里琢磨着赚钱的路子。
皮毛生意固然熟悉但周期长,风险也不小,收购、加工、找销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他需要来钱更快更稳妥的办法。
上辈子记忆里八十年代初,随着政策逐渐放开南方的轻工业品开始冲击北方市场。
其中布料就是一大块。
南方的布料样式新颖价格也比北方国营厂的便宜。
如果能从南方或者通过特殊渠道搞到便宜的布卷,运到北方来卖,利用信息差和地域差利润相当可观。
供布卷!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再也压不下去了。
启动资金他有!
那五百块存款加上手里这几十块,足够启动第一步了。
关键是找到稳定便宜的货源。
这需要门路需要打听。
到了县城陈庄没像以前那样直奔收购站或者供销社。
他骑着自行车在县城几条主要的街道转悠,特别是那些看起来像是仓库或者小作坊的地方。
他需要找的是那种可能积压了布料,或者有内部渠道能拿到低价布的地方。
转了大半天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也没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县城还是太小信息闭塞。
正当他有些气馁准备先去食品厂找赵卫国探探口风时,在一个靠近废弃铁路的偏僻巷子里他看到一家挂着“前进服装厂”
牌子的小厂房。
厂房看起来很破旧大门紧闭,里面却隐约传来缝纫机“哒哒哒”
的声音,但听起来有气无力并不繁忙。
这年头这种半死不活的小厂子很多。
陈庄心里一动停下车上前敲了敲锈迹斑斑的铁门。
过了好一会儿门才开了一条缝,一个穿着油腻工装满脸愁容的中年男人探出头来:“谁啊?干啥?”
“同志打听个事儿……”
陈庄递上一根烟脸上堆着笑,“我想做点小买卖需要点布料,不知道你们厂里有没有处理的布头或者积压的布匹?”
那男人接过烟警惕地打量了陈庄和他身后那辆崭新的自行车几眼,犹豫了一下还是侧身让他进去了。
厂房里光线昏暗只有几台老旧的缝纫机在响,几个女工无精打采地干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