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拉配件回来组装,你以为厂会安装好再批发给你,那样路运输会很麻烦的。”
杨石头抱着热情接待顾客的态度,认真回答他的问题。
“也是,那么你们这些自行车又是从哪里批发回来的?”中年人兴致勃勃地问道。
杨石头正想告诉他。
潘大章走了过来:“老叔,你是想买自行车,还是看我们开店卖自行车,也想自己去开店的?”
对于这种人,直接点穿他的目的,揭穿他,让他自己都感到尴尬,自行离开是最好的办法。
“我,我是想买一辆自行车的,不过对其他的也感兴趣的。我哪有本事去开店卖货?”中年人吱唔着说。
“大叔,我知道你意思了。想找人聊天,去外面吧,我们这里忙个不停,没有空跟你闲聊的。”
潘大章的话直接让他离开了。
“石头哥,不要跟顾客聊进货方面的事情,特别是进货渠道,进货价格之类的话题。那些问你这些话题的人都不是真正的顾客,他们只是来试探行情而已。”
中年人走后,潘大章告诫杨石头说。
“我明白了。”杨石头也明白了过来。
此时经温小蓉介绍,一个村里模样的人决定出钱买一辆自行车。
可是他说:“我是一个村里种田的,你那个丝袜我也用不呀,还有电子表也从来没戴过。现在就只想买辆自行车,可不可以不要赠品,减十块钱给我?”
“你这个我做不了主,我去问问老板。”
她跟潘大章说了顾客的意思。
“不是说不可以,但是要是答应他的话,就会有很多人要减钱而不要礼物了,我们搞优惠的目的就达不到了。”
此时看见温小芹从外面买了一个油瓶的花生油回来,估算有十几斤。
他灵机一动,对顾客说:“电子表和丝袜你用不着,那些花生油你肯定需要吧。这样,我送把瓶花生油给你吧。”
市场花生油的价格也不便宜,卖七毛多一斤。
看那瓶油至少也有十三斤,真正去市场买的话,也值差不多十块钱了。
这油谁家都用得的。
种田大叔高兴地说:“这个礼物好,很实用。就要这个就行了。”
他高兴地付了款,骑了自行车,提着一瓶油走了。
潘大章掏出五张十块大钞,递到温小芹手。
“小芹芹,麻烦你再去买五瓶油回来。”
今日花生油才六毛八一斤,一瓶油并不到十块钱。
“小蓉姐,以后再碰到这种顾客,都可以灵活对待,尽量做到不减钱,只送礼物。”
第一天,卖了五辆自行车。
营业额也是近一千多元。
想不到第二天中午放学后,就已经卖了五辆。
放学后回到店,只见杨石头在忙个不停地组装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