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的是,不止是今年,未来数年内,靠着瑕邑不断出产的铁制农具,势必让瑕邑国人具备越来越多的劳务输出能力,而且瑕邑的冶铁炉更大,且用水力鼓风,因而产出的铁不仅质量更优,价格更是只有其他城邑的七成;国人输出劳务的结果很可能将促成国人在其他城邑获得更多收入后,反过来在瑕邑继续购入更多铁制农具,形成良性循环。
而有了更多需求的瑕邑冶炼场,也必将能刺激进一步扩大生产,在函谷关东关前设立更多水排鼓风的更为高大的冶铁炉,进一步提升炉温,增加单炉出铁量,降低铁制农具成本。
此类劳务输出,对接收地的城邑也有好处;至少来年它们也将刺激其扩大耕种面积;此前其他城邑对扩大耕种面积除了担心“生地”
的投入要多少年才能回本外,亦是担心扩大耕种后,秋收来不及收割而导致成熟黍米和麦粒沤烂在地中。
但是有携带铁制农具的瑕邑国人加入,此问题将迎刃而解,堪称是双赢。
而且随着瑕邑国人劳务输出攒下资财增加,必然会在次年开春前大量购入更多诸如曲辕犁等农具,不仅可以扩大瑕邑的开荒,说不准也能继续劳务输出,在其他城邑也扩大“生地”
面积,进而增加整个虢国全国的粮食收入。
而其他城邑收获黍米和小麦增加后,有了更多结余的城邑国人,势必会购买更多郭猛往这些城邑倾销包括铁制农具在内的各种铁制品,而巨大的工农业“剪刀差”
势必让瑕邑实力出现爆发性增长。
“若是能与周边野人部落同样达成协议,也有利于瑕邑国人与野人关系融洽,未来若实行国野融合,矛盾也会更少。”
可惜瑕邑已经为国人垫付太多,若要定向补贴引导国人向野人部落输出劳务,只怕瑕邑府库得再度见底;时至秋收,郭猛可不敢将瑕邑余财全部用尽,毕竟秋收的同时,狄戎入侵的风险也是越来越高了,总得留点资财作为国人的抚恤金,好让国人卖命吧?
……
郭猛“保证金”
制度颁布后,果然一时间缴纳“保证金”
的商人络绎不绝;虽然要付出一些金钱,但是这也意味着原本灰色的活动将转为明面上的正当生意,不少资财相对雄厚的商人更需要这张护身符,区区的“保证金”
反而不在乎。
一时间封君府门庭若市,到处都挤满了挥舞着刀币的商人,以及试图了解在册商人的国人,倒是让人感觉到了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而靠着悄然挪用“保证金”
,郭猛更是多了一笔意外之财用于扩大冶炼场的冶铁生产,建造一座更大的冶铁炉的计划已经摆在了郭猛的案前。
这些日子持续了数日,直至某日下午西方一道道黑烟升空,才将封君府的喧嚣终结。
“不好,是狼烟,快去集结骑兵。”